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1)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研究意识。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也是第四章的重点内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这不仅对植物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都极为重要,对理解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都是必需的,所以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都是本课的重点。
  由于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了诸如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抽象的生理学知识,对于还没有学习物理、化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课本里安排了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力图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在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理解实质。因此,以上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最好能两节课连排,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第一课时:
(一)引言设计
1.教师引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1)叶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2)在通常情况下,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
(3)叶绿体有什么功能?
(4)绿色植物是怎样通过叶绿体来制造有机物呢?(学生会回答:通过光合作用)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2.教师还可以用“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引入新课。
(1)把一盆绿色植物长期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它还能正常生长吗?
(2)为什么没有光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学生会回答: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是我们对绿色植物没有光就不能正常生长提出的假设,假设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论证。由此引出课题: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实验的教学设计
  课本安排了四个实验,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进行验证,除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外,其他三个实验均为演示实验。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演示实验中的一个或多个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操作,一边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对所做实验有更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相关表格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分析,填写相关的内容:
(现象和结论由学生填写)
【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的动手实验。其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确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而且初步学到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研究同样的绿叶和同样的实验操作在有光和无光下的实验结果,这就是单因子实验;研究叶片在遮光下的实验和绿叶在照光下的实验,就是遮光实验的对照实验。123
  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可分为7步:(1)暗处理(2)叠叶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冲洗(6)滴加碘液(7)清水漂洗。前三步所用时间比较长,教师应在实验前2~3天组织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但教师上课时所用的实验材料应该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亲手所做)。实验一的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也可以选用樱草、蚕豆、金莲花、小白菜、锦葵等具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最好预先把一些植物的叶试验一下,再从中挑选实验效果明显的叶用来做实验材料。
上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介绍实验前三步的处理情况,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l)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者消耗光。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在对天竺葵光照时,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天,可以提前1天用100~200瓦的强灯光照射,灯与植物的距离要适当,太近会灼伤叶片,太远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酒精脱色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最好能在课前培训一下实验小组长,以免实验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酒精脱色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酒精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启发学生思考:
(1)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2)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也不能直视烧杯口。当绿叶在酒精中脱至黄白色时,停止加热,再经过清水冲洗——滴加碘酒——清水漂洗后就可以观察分析了。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1)往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2)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3)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4)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实验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绿叶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具体的部位在哪里呢?实验二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淀粉是在叶绿体里产生的,没有叶绿体就没有光合作用。
  实验二的实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因为它们的叶片中有一部分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央及靠叶柄的部分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会变蓝。由于实验二与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当教师向学生出示了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以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1)为什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央部分的颜色不相同?
  (2)如果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的结果出来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总结出结论:绿叶中有叶绿体的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123
  有些学校可能没有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低倍)观察实验一得到的蓝色叶片。从蓝色叶片上取下一小块,作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隔着表皮就能看到仅仅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变成了蓝色,而其他部分井没有变蓝,如果去掉表皮,则看得更清楚。由此仍然可以得出结论:淀粉是在叶绿体中形成的,光合作用既需要光,又需要淀粉。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887.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