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说课稿】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二)(附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解释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学会使用高倍物镜,掌握观察生活细胞的方法;
  3.主动参与收集资料、动手操作、思维、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自主学习;
  4.树立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知道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5.通过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难点:制作变形虫装片和观察变形虫。
  课前准备:
  变形虫的采集和培养;
  观察变形虫实验必备材料器具;
  收集变形虫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设计思路〗

  由于同学们平时对变形虫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使学生获得一些变形虫的相关知识,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制作变形虫装片和观察变形虫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用显微投影仪进行实际直观显示装片制作和观察实录情况,实现难点的突破。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完成教学目标。
〖学校及学生状况〗

  本校是省级示范学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相对较好,且学校实验室设备较齐,有专职实验员。
〖教学过程〗

  复习:(教师)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细胞有哪些结构呢?(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变形虫很小,是一种原生动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得很少,因此,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安排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变形虫生活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生:我通过看书知道变形虫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质比较清洁的小河或者池塘底部的淤泥以及烂叶子上。
  生: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身体可以不断地改变形状,所以叫变形虫。
  生: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变形虫身体很小,有不同的种类,其中大变形虫可以用肉眼看见。
  生:我从网上看到变形虫的图像,它的身体可以变形。
  …………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变形虫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装片对变形虫进行实际观察?
  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阅读p46“观察变形虫”实验。
  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做观察变形虫的实验(2人一组)。
  在此期间,教师利用显微投影仪直观演示装片制作和观察实录情况,并进行巡回指导。
  一段时间后。
  师:刚才每一组同学都非常认真、仔细地操作。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在交流的时候,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用变形虫培养液制成玻片标本,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但看不清楚变形虫。
  师:针对这一组同学的问题,哪一组有解决的办法?
  生:我们组开始也看不清楚变形虫,但经过多次反复调试,发现观察时要将显微镜的光圈缩小些,才易看清。123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好。变形虫的身体是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的胶状物,因此,在强光下不易辨别,观察时应将显微镜光圈适当调小,使观察的视野暗一些。
  生:观察时不能震动标本,变形虫若受到触动或刺激,身体就会发生变形或缩成小团。因此也会影响观察。
  师:变形虫是活动的,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发生反应,这叫应激性。
  接着教师指出在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寻找变形虫。同时引导学生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将视野调试清楚。进一步观察。
  师:变形虫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们看到变形虫运动的时候身体可以变形,通过改变身体的外形来运动。
  师:变形虫运动时,在它的身体表面会伸出一个或几个长短不一的暂时性的指状突起――伪足,整个身体随着伪足伸出的方向向前移动。身体没有一定的形态。
  问:那么,变形虫运动需要什么条件?
  生:需要能量。
  师:请同学们思考,变形虫是怎样获得能量的?
  生:依靠摄取食物获得能量。
  师:变形虫是怎样摄取食物的?
  生:通过伸出伪足从外界包进食物。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伪足不仅具有运动功能,还具有摄取食物的功能。当伪足伸向食物时,可以把食物包围起来,而食物被裹入体内形成了食物泡。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不等的食物泡。
  师:食物泡有什么作用?
  生:消化食物。
  师:食物泡在细胞质内移动的过程中,其中的食物被消化了,消化了的养料吸收到细胞质中,从而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可以从虫体任何部位的表面排出体外。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对标本进行染色,进一步观察变形虫的细胞核,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卫生,不要让染液滴在显微镜上。
  师: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形虫有哪些结构呢?
  生: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食物泡等。
  师:通过观察,请同学们想一想,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生:与细胞膜和细胞质的流动和变形有关。
  师:同学们都观察到了变形虫,那么你们认为变形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生:我们认为变形虫的身体不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因为它运动的时候可以变形。
  生:我们组认为变形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因为它的身体里的结构基本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
  师: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实际上,变形虫的结构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即身体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问:构成变形虫身体的这个细胞表现出了哪些生命活动?
  生:表现出运动、取食、消化、排泄以及对外界的刺激发生反应等。
  教师总结,变形虫结构简单,身体只有一个细胞。但是,构成变形虫身体的这个细胞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如:运动、取食、消化、吸收、排泄、呼吸、生殖以及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多细胞动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与变形虫细胞一样,都可以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单位。那么,变形虫是怎样完成这些生命活动的呢?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123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突破了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不足之处在于,少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差,因此,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组织好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同时把握好时间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点评〗

  “观察变形虫”的实验是一个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叶青丽老师在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变形虫的资料,课上由学生汇报,这样对变形虫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表达的能力。课上教师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对学生的实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使这节课能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积极地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探究性、合作性、主动性学习的特点。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803.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