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思维导图|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 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  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  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所差别。
师:观察能力很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们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幻灯片展示图片,板书: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讲授新课
(一) 藻类植物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它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
生: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幻灯片展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幻灯片展示)
生: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而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浮在水中,使得春水荡漾着绿波。
师:非常聪明!那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呢?
生: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
师:很好,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里面会有软绵绵的绿色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一种藻类植物,水绵。请看课本p82页第二题,这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里面有藻类植物。
师:不错!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逐渐变绿。我们再来这些藻类植物,海带、紫菜、鹿角菜等。(幻灯片展示课本p79图iii-2 海洋藻类)
通过这些例子说明藻类植物大部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生:大部分生活在水中。
师:(板书: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我们以水绵为代表,看看藻类植物的细胞主要由哪些结构组成?(幻灯片放映)1234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叶绿体。
师:这些藻类植物和你们平时见到的陆生植物形态结构有什么不一样吗?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生: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没有根茎叶器官
师:(板书 分类:单细胞、多细胞  形态特征: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输导组织)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时候,我们知道器官构成植物体,各个器官行驶一定的功能,可是藻类植物没有器官,那它是怎么生活的呢?
生:它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料。
师:很好!请看课本79页,藻类的整个身体浸没在水中,全身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无机盐,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吸收水、无机盐的根和起运输作用的茎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这些器官,所以藻类就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它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从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中,你们知道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吗?(幻灯片展示课本p80 图iii-3 )
生:释放氧,可食用,药用,还可以做鱼类饵料。
师:(板书:藻类植物的用途释放氧,可食用,药用,鱼类饵料)那你们知道哪些藻类植物可以吃,哪些可以药用吗?
生:海带、紫菜,褐藻。
师:很好,我们经常吃海带,喝紫菜汤。可供食用的海藻很多,如海带、紫菜、发菜……其营养丰富,营养学家认为,人体的饮食结构应保持酸碱平衡,日常食用的米、面、肉、糖都是酸性物质,海藻为碱性物质,经常食用能有效地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防癌、抗菌、抗病毒、消肿止痛。
褐藻胶——(是褐藻体中的一种胶状物,海带是提取褐藻胶的原料),制作面时加入适量的褐藻胶,面包不仅色泽佳,体积膨大,口味好,储存时间长,挂面内加入之则不易破碎,冰激凌中加入之,能延缓融化速度,并增强细腻、柔滑的口感。它还可用来生产代血浆、止血纱布和止血粉。
琼脂——是从石花采等红藻中提取出来的胶质。它不易被细菌分解,可用来作细菌的培养基,也可食用,制果冻,作医用(胶囊)。
释放氧是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巨大贡献,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的氧气的95%,为什么会占这么大的比例呢?
生:它们大多生活在水里。
师:水域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71%,水域中的藻类植物分布范围比陆生植物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藻类植物制造的这么多的氧气对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丰富的有机物为其它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使得水域中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那么,藻类植物越多越好吗?
生:不是。
师:太多了,在海水中易造成赤潮,在淡水中造成水华。这是藻类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海藻约共5000种,被利用的只有60种左右,如能进一步加以利用,人类将从海洋中获得更多的财富,这就等待你们去研究、开采。
(二)苔藓植物
师:学习完藻类植物,我们来看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苔藓、葫芦藓,球蒴藓等)
生:苔藓植物。
师:对,这些植物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类群的植物—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通常在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它们呢?1234
生:潮湿地面和背阴墙壁。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能力不错,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或背阴的树干上,常常密集地生长着很多低矮弱小的绿色植物,解剖这些植物的茎叶,没有发现输导组织,这往往就是苔藓植物。(幻灯片展示,板书-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师: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苔藓植物分布广泛,除了海水、沙漠以外,哪里都有它们的足迹。苔藓植物广泛的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生长特别茂盛,有时可以遍布大片的地方,形成广大的苔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第四题,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生:因为苔藓植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师:很好!苔藓植物我们是比较熟悉了,同学们有认真的观察过吗,它与藻类植物相比形态有什么不同吗?
师:请拿出你们的苔藓植物对照这幻灯片上的植株,我们以葫芦藓来作为代表看看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藻类植物相比有什么区别,它有没有茎和叶?有没有根? (幻灯片展示葫芦藓植株)
生:有茎和叶,有假根。
师:为什么称它为假根呢?
生:因为它的根只能将苔藓植物的身体固定在某个地方。
师:是的,苔藓植物的根没有吸收功能,只具有固定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无机盐,所以称为假根。我们再来看它的叶子,无叶脉,故推断叶里无输导组织;绿色,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小而薄,只有一层细胞,有害物质容易从背腹两面浸入到叶细胞中。茎,纤细,结构简单,无导管,没有输导组织。
所以我们总结苔藓植物与藻类相比结构特点是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有假根只是固定作用,无吸收功能。根据以上特点苔藓植物吸水、保水能力都不强,因此,植株一般矮小。大多苔藓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板书苔藓的结构特点)
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想想,分布广泛而又弱小的苔藓植物有什么功用?
生: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
a、空气污染指示物——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so2等有毒气体可以从其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污染严重的地方,如污水排出口处,苔藓无法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滥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苔藓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苔藓植物大都具有丛生的习性,植物之间的空隙很多,能蓄积水分,所以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c、自然界的拓荒者——其分泌一种液体能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故苔藓是其他植物的开路先锋。
d、苔藓能促使沼泽陆地化——其死后遗体沉埋在湖泊、沼泽地,并不断积累,这样湖底逐渐升高,最后湖泊、沼泽就变成陆地。(板书-苔藓的作用)
师:请看课后第三题,并完成。
好了,我们已经了解了两种非种子植物──藻类和苔藓,那么现在请大家设计一种方式,可以是表格等形式来罗列出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作用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时间四分钟。(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白纸上设计,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在投影仪上展示。)
(三)蕨类植物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加轻松了,今天接触的最后一种植物就是蕨类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大屏幕,通过和苔藓植物的对比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后得出蕨类和苔藓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但是蕨类植物比苔藓类植株高大得多。)1234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与交流

生:为什么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似,但是形态结构却差别这么大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观察凤尾蕨、铁线蕨、笔筒树、肾蕨等图片或实物)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蕨类植物的各种特点填入刚才设计的表格中,这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就清楚了。最后大家归纳一下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吧。
生:食用、肥料、饲料,药用:可解热利尿等,银粉背蕨可止血。
师: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还有一点要注意,蕨类植物是我们今天的燃料煤的主要来源,因为地球上2亿多年以前恐龙时代曾经生长着茂盛的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形成了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气候变迁等多种原因,地球上的环境已经不适宜高大蕨类植物的生存,蕨类植物灭绝以后,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煤。(幻灯片展示古代蕨类植物生态图。)
    大家都知道藻类、苔藓、蕨类不是种子植物,不能形成种子,那它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大家看这些蕨类植物的小叶上这些斑块是什么?(实物、幻灯片展示)
里面含有孢子——这是一种生殖细胞。这些孢子成熟以后就从叶的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就是通过孢子这种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后代的。因此这三类植物称为孢子植物,属低等植物。
课外拓展
 介绍三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藻类---> 苔藓- 蕨类
 比较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关系,发现规律:
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小结: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体回顾一下。(播放三类植物动画视频)
(播放结束)现在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请把课本笔记合上,哪个同学起来介绍一下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提示并补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三类植物归纳:

  分类 生活环境 形态特征 用途

藻类  大都生活在水中,
少数生活在陆地
上的阴湿处 
没有茎、叶等器官的
分化  鱼类饵料、补充大
气中的氧、食用、为
工业和医药提供原料

苔藓 
潮湿的陆地环境
  植株矮小,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和叶内
无输导组织,有假根  指示植物、蓄积水分、保持水土。

蕨类 
潮湿的陆地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
输导组织 
食用、药用、观赏、
绿肥、煤的来源之一

三、三种植物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四、a.三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藻类---> 苔藓---> 蕨类

b.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关系,发现规律:
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541.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