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教学设计】“近视与远视”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中“信息的获取”的第二节。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教材为了强化眼的卫生保健知识,在本节中单列了一节探究近视和远视一课,较好地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就是水到渠成了。这对于爱眼和护眼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 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 成因、矫正及近视的预防。教材的知识板块有探究竟、大家谈、知识链、实际用、亲自做。几个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 动为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近视和远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了解的是引起近视的外因,比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与书本距离过近、看电视、看电脑的时间过长等等。内因学生了解的不多,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 学习了解近视的内因。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近视眼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了解远视的成因。尝试班级近视率的调查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全体参与,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使学生关注爱眼和护眼的重要,拥有明亮的眼睛,在用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加重。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预防近视发生的措施。教学难点: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曲 度大小的影响,学生不 容易理解。将其列为难点。四、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1、  自制眼球剪贴图、晶状体剪贴图(分别为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 2、自制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模型1、分组调查各年级的班级近视率。 2、预习课文。课前,调查班级近视率,将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使知识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近视。 教师展示全国中小学生的各年龄视力不良情况调查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看到了无论是我们班级还是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生的视力水平都在下降,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近视的同学分析一下近视的原因?引出课题。三个组学生分别汇报对我校班级近视率的调查结果。 学生将班级的近视率和全国中小学生各年龄视力不良情况做对比。关注班级的近视不良情况。近视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近视的情况,通过亲自参与,更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近视的重视。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近视问题的严重性,并从全国范围来对比班级总体的视力水平。通过统计的数据说明,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对自己的视力状况更加关注。

近视眼、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了几套眼球和晶状体剪贴图,学生选适合的剪贴 图组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 之后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 关于矫正的方法和原理,由于涉及八年级物理的透镜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让近视 的学生摘下眼镜,观察眼镜片的特点,表达并说明矫正的原理。师生共同总结三种眼的特点本环节“我来当老师”,使学生体会探究合作的乐趣,各组同学讨论热烈,有的组以提问形式讲解,有的组还故意设置悬念,出现漏洞,让其他同学去发现,并用眼球剪贴图直观的展示出各种眼的特点、成像特点及矫正。 学生根据近视的成因,结合小辞典的提示,找出矫正近视所需的眼镜。近视的学生观察自已所戴的眼镜的特点。总结近视矫正眼镜的特点。1、从眼球成像的角度区分正常眼、近视、远视。2、    造成近视、远视的病理。3、根据病理,矫正方法。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并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锻炼了其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 12

让学生从身边同学近视镜的观察了解近视镜的特征学生兴趣很高,也能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变抽象为直观。通过总结,学生从各个角度更清晰认识了三种眼的情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近视的形成请近视的同学谈自己是如何得近视的,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引起近视的原因。 为什么不正确的用眼会导致近视呢? 引导学生阅读“实际用”找答案。 模型演示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教师强调 指出青少年的近视初始是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及转化。1、    谈自己如何形成的近视2、总结近视的成因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患近视的内因。 观察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凸度 大小的影响。由此学生理解假性 近视是由于睫状肌过度疲劳、持续收缩导致的,可恢复。而真性近视是不可恢复的。由患近视的同学谈成因,非常具有说服力。并引起其他同学的警醒。 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引起晶状体的凸度改变是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利用此模型作 教具,突破难点。

让学生能区分开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引起对假性近视的重视,不要将其转化成真性近视。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近视的预防引导学生从造成近视的内因来谈预防措施。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以后用眼的保健中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持之以恒。通过小组内讨论,组间交流,说出预防近视的措施:“三要”、“四不看”卫生习惯。 学生总结自己在预防近视方面的收获。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对保护视力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能使眼的屈光调节不易废劳,或能缓解、改善已形成的疲劳状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健康为本,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用眼是非常重要的。

检测教师出示两道检测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学生积极作答。巩固当堂所学新知,尝试迁移应用。五、板书设计:

近视与远视
                      正常眼           
                       近视眼         形成?         预防?                    (   矫正)                              远视眼                     (    矫正)                     六、课后综述: 关于近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也是根据这点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有关近视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本节课的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只是引导启发,调控好学生活动的秩序。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并把理论用于实际,切实的在生活中做好眼的保健,并持之以恒,做好眼睛的保健。对于没有近视 的同学预防近视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同学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真正地让科学的用眼惯指导自己的生活。本课创新之处:变抽象为直观。例如:三种眼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剪贴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近视镜片来认识凹透镜;准备自制的模型来演示睫状体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凸度的影响等。本节不足之处:由于学生还未学物理,对于透镜矫正近视、远视的原理并不很清楚,教师应该在此处着重解释。学完这节课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提高。有了新的想法。有了科学用眼的知识。我也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感悟。对学生、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丰富,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条小溪。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530.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