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形态|根的形态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
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
(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不定根等。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
(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

三、教法建议
由于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实物和挂图,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讲解进行教学。

由于主根、侧根的概念联系到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等内容,所以可以利用上节课种子萌发的实验材料,通过复习、巩固胚根的发育,过渡到主根、侧根的知识上。

上课之前,提早栽种一些容易长出不定根的枝条(如彩叶草、玻璃翠、柳树、天竺葵)和容易长出不定根的叶(海棠、落地生根),使其长出不定根,供上课时使用。

关于根系的实物可以临时采集一些具有直根系的植物(如小白菜、香菜)和具有须根系的植物(如葱),供学生观察。不过,在制作根系实物标本时,必须要注意根系的完整性,以免导致学生的误解。通过一棵较为完整的根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明显地看到植株的根系要比地上部分发达,一般都大于主茎高度。由此再让学生联系高大的乔木,可以推想出它们的根系有多么庞大,从而有助于理解这节教材的中心问题:庞大的根系适于使植物体稳固地固定在一个地方,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

这一节的某些内容,要注意不能讲得绝对化。例如,课本里提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须根系,不能讲成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因为这是有例外的。
通过"实验十"和设计其他实验,探究根的向水、向肥、向地性。如果课时不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或通过课外小组活动,进行实验设计,并在以后的课上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

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复习提问: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
2、组织学生回答。
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
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
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无论什么形态的根,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根为什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的结构是怎样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

二、讲授新课:
(一):
1、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根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认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特征。

2、利用实物投影出示菜豆、小麦的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二类幼苗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2)二类幼苗的根主要是由什么种类的根组成的?

3、总结:
(1)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
(2)直根系: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
(3)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植物的依据之一。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实物投影出示完整的根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
2、提出问题:根系的这种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3、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并设计有关探究根的生长与水的关系的实验。
4、讲解:
根除了具有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这样有利于根广泛的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肥料不均匀,就会引起根系生长不均匀。所以在灌溉和施肥时,不仅要使水分和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而且一次灌溉要浇透、施肥要深层,这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板书设计 :

第二章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第一节
一、根的组成:
主根、侧根、不定根
二、根系:
直根系、须根系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探究活动

探究各种变态和功能

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使它们具有了其他的功能。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潜心探索,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变态根。

(1)试找出具有下列功能的变态根的植物:
①贮藏根:
②气生根:
③呼吸根:
④支柱根:
⑤寄生根;
⑥着生在茎节上的根:

(2)试从以上变态根的结构和功能上,举例说明生物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466.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