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_根对水分的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它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是学习根的水分代谢的必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经了解,对于这些概念,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有过一定的接触,只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法建议

认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中心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关键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效果显著。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问题,在进行课本中的实验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如:直接把盐撒在切好的萝卜片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有水分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对比实验。或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设计出有关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这些知识。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实验结果及分析出原因。还要让学生了解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在实验中加入一些数据的测量,如烧杯中前后溶液量的测定,或萝卜条的重量是否有所改变。

这一节的内容实际上涉及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这些知识还不能非常准确的理解。所以,这一节只要求讲述生理现象,不要求深入地讲述原理,只要把演示实验做好就能够形象地说明问题。广泛联系实际,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认识其中的道理

根吸收水分的过程的教学,可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将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概括出来。教学时,首先向学生质疑:根毛区表皮细胞形成的根毛是否能够吸水?以便激发学生探讨新问题的兴趣。 要想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主要是要解决根内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使其亲身体会到浓度的改变。但在这之前,一定要先向学生说明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而且低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手段:观察、分析、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复习提问:
1、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
2、成熟区的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的细胞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萝卜片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并撒上食盐。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水分产生,水分从何而来?"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萝卜细胞的细胞液中出来的,是因为撒入食盐造成的。)
4、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本实验中食盐遇到萝卜片上的水分后溶解,就成为食盐溶液。而溶液中含有食盐的多少即是溶液浓度的大小。
5、出示课本61页演示实验。(强调:实验中除一个烧杯中装有清水、另一个烧杯中装有盐水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一样)
6、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并用量筒测量烧杯中的溶液量。
7、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8、总结:

(二)根毛吸水的道理:
1、出示根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根尖从外向里的细胞特点。
2、组织个别学生分别扮演各层细胞,分析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的高低。判断细胞吸水的途径。
3、总结:
(1)根吸水依据细胞吸水的原理。
(2)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
4、提问:"什么情况下,植物的根细胞会出现失水的现象?"
5、组织学生发言。
6、讲解:
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或土壤是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时,会发生失水现象,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烧苗"。

(三)合理灌溉:
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植物的需水量是否一致。
讲解:
1、植物在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当土壤缺水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灌溉。
2、不同植物的一生中消耗的水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根毛吸水的道理:
1、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2、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
三、合理灌溉:
不同植物或不同的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不相同。

 

探究活动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
2、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的细胞特点和外界条件

材料用具:
新鲜白萝卜、显微镜、刀片、镊子、烧杯两个、实验天平一个、清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标签、胶水等

方法步骤:
(1)制作白萝卜条:把新鲜白萝卜用刀片切成宽厚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在天平上称重,用刀片切修,使两个萝卜条质量相同,并记录重量。
(2)将两个烧杯编号,分别贴上1号和2号标签,在1号烧杯内装入清水,在2号烧杯中装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将两个白萝卜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10~15分钟。
(3)用镊子取出两个萝卜条,晾干、称重并记录重量,计算清水中的硬萝卜条吸收了多少水分,食盐水中的软萝卜条失去了多少水分。
(4)总结: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就_____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_____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462.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