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_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案例适者生存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本课的探索与活动,让学生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树立“劳动创造人”的观念,理解“适者生存”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活动中的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1.所带工具:小镜子,各种类型的小石头,小树枝,水果,食物,针,布

2.活动前预习:预习本课内容,初步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社会生产生活状况

3.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相关资料,充实教材内容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步骤:

第一步:对着镜子里的自我像与古猿、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对比,找出头部的不同特征。带着现代人与远古人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原因是什么等疑问进入下一步活动。

第二步:阅读课文、资料,分小组接力表演。通过表演,帮助学生论证“劳动创造人”、适者生存的观念。同时也了解掌握了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第三步: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自发表见解,谈谈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当场整理成文。

活动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小游戏。请拿出你们自带的小镜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头像,然后与书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对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古人的嘴巴比我们突出。”

学生动:“他们的眉骨粗大。而且他们身上还有长毛。”

学生丙:“古猿和北京人的头都向前倾,并且有点驼背。”

教师:“刚才,大家找出了多处不同的地方。那有没有相似之处?”

学生甲答:“三者大体相似,但一个比一个漂亮。”

教师:“一个比一个漂亮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三个小组,根据老师所发材料及课本内容,接力表演。请同学们边观看边仔细思考,每个小组的表演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分小组接力表演,教师串词。

第一小组:(道具布景:将水果、食物等放置在场地由近及远处。)森林古猿因森林遭毁不得不在平地上爬行,四处寻找食物,但由于四肢着地爬行,视力范围受到局限,看不清远处的食物,觅食较少。无意中,有一只古猿艰难地把身体慢慢直立起来,突然看见远处的食物,兴奋不已,急忙爬过去取到了食物。古猿们于是在以后的觅食过程中,逐渐直立起来。

(旁白):随着时间推移,古猿不断进化。距今约20万~70万年,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着这么一群远古人类。

第二小组:(道具布景:桶表示河流,凳子表示树木,两张桌子表示山洞的门户,小树枝表示木棒,小石头表示石器,粉笔表示火堆)女人在树上采集果实,一部分男人在河边捕鱼,另一部分则追赶野兽。采集渔猎完毕后,回到山洞平分食物。晚上睡在山洞,洞口有一火堆取暖。

(旁白):大约在180XX年前,在同样的地域又生活着这么一群远古人。

第三小组:(道具布景:桶表示河流,凳子表示树木,两张桌子表示山洞的门户,小树枝表示木棒,小石头表示石器,粉笔表示火堆)几个老人和小孩在山洞里用骨针缝兽皮,女人在树上采集果实,大部分男人拿着木棒追赶野兽和捕鱼,一个男人正在人工取火,另一个男人则在敲打石器,制造工具。回到山洞平分食物(有烧烤动作),晚上睡在山洞,洞口有一火堆取暖。

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针对表演过程中学生所显现的不足加以说明。如:第二小组没表现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种的收藏,吃熟食,以及北京人不捕鱼。第三小组没表现出山顶洞人使用装饰品等。进而让学生加深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然后提问:“刚才大家生动逼真的表演分别说明了什么?”让每组学生代表回答本组情况。123

第一小组代表:“本组表演说明古猿为了生存,逐渐直立行走,解放了前肢。”

第二小组代表:“本组表演说明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他们通过不断劳动,与各种天敌做斗争。”

第三小组代表:“本组表演说明了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比北京人稍好,工具更先进。”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总结,帮助学生得出森林古猿在适应环境中优胜劣汰,通过劳动一步步进化成人。

得出此结论后,进化活动延伸:作为刚刚进入七年级学习的学生,告别了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为了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应如何去面对,才能顺利地完成三年的学业?

学生自行讨论,谈自己的见解与观点,然后当场整理成文。

学生天地:

道具:镜子、水果、食物、针、线、小石头、小树枝、布、桌子、凳子、桶、粉笔

场地:课前学生分坐于教室四周,将中间清空

资料:森林古猿,原生活于森林之中,由于森林被毁,不得不在平地中生活,逐渐解放前肢,直立行走,扩大视力可视范围。通过简单劳动,与恶劣的环境做斗争,优胜劣汰,不断进化。

背景资料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房山城西5公里,地处山区和平原的衔接地带。周口店遗址在周口店镇以西的龙骨山上,遗址面积2平方公里。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动物化石的考古遗址,内涵极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先后发现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的地点7处,即第1、第3、第4、第13、第15、第22地点和山顶洞人遗址。地质时代从上早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围从五百万年前到距今一万多年前为止。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周口店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新洞人、距今1.8万年的山顶洞人。1961年3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签发证书,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长城、故宫、秦陵、敦煌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1年开始发掘,1929年12月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即猿人洞,挖掘出北京人第一具头盖骨充分证实了周口店确曾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从而确立了周口店在古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古人类研究上的地位。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个,头骨破片12件,下额骨15件,牙齿157个,股骨断片7件,胫骨1件,肱骨3件,锁骨1件,月骨1件。全部骨骼分属40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根据这些骨骼化石可以了解到北京人在体态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肢骨比头骨进步,肢骨很像现代人,头骨则保留着很多原始性,如额骨低平,明显后倾;眉脊骨粗壮而且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下颌骨前部向后方倾斜。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它的脑容量平均只有1059毫升,而现代人的脑容量则有1400毫升。根据推算,北京人男性身高约为1.56米,女性身高1.44米。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特征,他们是从古猿类进化到现代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北京人的生命是相当短的,据古人类专家估计,68.2%的人死在14岁之前,超过50岁的人仅占4.5%。北京人遗址还出土了97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上万件石器。“灰烬层”的发现,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山顶洞人是1930年被发现的。在1933年、1934年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的有3具古人类的头盖骨,还有盆骨和股骨等等。与古人类同时出土的还有:25件石器,磨光了的鹿角、140多件装饰品,如骨针,穿孔的贝壳、动物牙齿、河卵石;还有石珠和骨雕制品;以及33种哺乳动物的化石。在古人类学分期中,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阶段,在体质特征上基本和现代人一样,脑容量约1300至1500毫升,正在现代人的脑容量变化范围内。男性身高1.74米、女性1.59米,也和现代人相当。研究表明,山顶洞人为原始的蒙古人种。第4地点即新洞,此洞位于第1地点南约70米,1973年开始发掘,该地点发现了古人类的左上第一前臼齿,属早期智人,介于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之间。与新洞人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石器,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第15地点,位于新洞东侧,相距10米,它是1932年被发现的,在1934至1937年期间被发掘。该地点出土了石器约1万件,哺乳动物化石达33种。123

学生活动作业

适者生存──永存的真理

今天我学习了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翻开历史书头几页,有这样一段话:“北京人将石块敲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这些使我突然想起一个词──适者生存!

古往今来,何不是这样?人遇天灾是难免的,面对当事之局,人们不都是在一边想着法子生存,一边愁着改善现状的吗?在人们不能改善现状的情况下,面对与适应者生,叛逆与躲避者亡。这是自然法规中,用浓墨重笔书写的准则!我掩卷深思。想想我们如今是刚入初中的一名“初行者”呀。从小学到初中是一级高高的台阶──常听“过来人”们讲。而我们这些初行者是否也应该遵守自然法规中的“适者生存”之真理呢?进入初中,有考试成绩、学习态度等千万条条条框框来套上你,使你怎么也无法逃脱。若叛逆者,将不仅撞破头皮且被警惕的老师与家长套得更严了。若面对者,则能在虽小却规范的框中,成长得茁壮健康。同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纳入自然法则之中。老师频繁地考,若你松懈了,你将被老师、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淘汰。在这频繁的考试之中,“艰苦的斗争”成为一座独木桥!

相信吧!适者才能生存!面对“初一的高高台阶”只要你勇于攀登,愈挫愈勇,定能升入台阶顶层,做一个善于适应社会的坚强巨人!

寻古,感悟

我不是一个失魂落魄的难民,不是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乞丐,更不是一个除了死亡或进化就别无选择的猿人。只是一个整天自以为“大难临头”的初中生。

尽管我们的压力及困难十分微薄,可就是负担不起自以为强大的“重荷”。直到有一天……

手捧那本历史书,我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那群猿人为了生存下来而经历的种种艰辛。他们每天都在饥寒交迫中生活着。忍饥挨饿已是家常便饭。为了争取到一点点食物,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流亡中,还会时时遭到失去家人的凄楚。他们并不知道什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道理,只是为了那么个求生的念头而迸发出强悍的钻劲儿。硬是要跟命运进行赛跑,躲避死神的追击!他们中当然也有放弃的,可我瞧不起他们!他们遭的罪虽然比别人少,可他们的精神是懦弱的,逃避的,不堪一击的!我要向其中敢于拼搏的致敬!

我如梦初醒地回到现实,不禁发问:那么我呢?我能对自己所做的发出一句问心无愧的坦言吗?我对困难采取的恐怕也只有逃避手段了。我的做法对吗?一定不对,为什么?在困难面前一试还有一线生机,不试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此以来还敢顺其自然甚至蒙混过关吗?

感谢你,历史──伟大的学科!你是我在迷茫中的指路明灯,是带我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石,是帮我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从今天起,我要坚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141.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