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讲述法应是最主要的方法。
2.重点分析法。对于一些理论性的内容,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等,应采用分析法。
3.图示法。为了克服经济史内容枯燥的缺陷,适当采用图示,可以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4.活动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计算机
2.课堂活动的相关道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  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同学们,袁枚的这首诗里包含着一个神话故事,即“钱镠射潮”。这个故事怎么来的呢?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的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了富庶的农业区。百姓受到海塘带来的好处,编出“钱镠射潮”的神话,说海潮奔腾而来时,钱镠用五百名壮士,将三千多支竹箭射向潮头,海潮带着满身的箭伤乖乖退去,此后再也不敢来了。海塘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潮水冲击,直到清代还有一部分堤坝屹立在岸上。那么,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五代以后有什么重要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
[板书]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下的内容。从中先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生乙:这一时期自然条件南方要优于北方。
生丙:政府的鼓励提倡。
生丁:北方受战乱破坏,南北差距拉大。123456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把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概括为:①为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优越的自然条件;③政府鼓励、扶植三点。
(同时板书:①北民南迁,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政府扶植)
[教师讲解]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方经济的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才得以最后完成。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的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直至三国时期,虽然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孙吴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巴蜀地区也由于没有大的战争而维持了繁荣局面,但曹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超过吴和蜀,这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上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移,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大量被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之区。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地域至少扩大了一倍。但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的来说仍占一定优势。从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了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南宋时期,因为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因此宋王朝的财赋主要仰给于南方,故把南方作为立国之本。
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引导]下面还是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生乙: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生丙: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把以上三点用板书形式表示)
[投影显示]
 
《耕获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这张图里有牛耕、插秧、收获等场面。反映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
[教师讲解]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画面上还有宽衣袖、不劳而获的地主,静等着分享劳动果实。地主的仆人指手画脚地监视着、叱喝着人们。这幅图把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都画在了一起,也把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阶级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很难得,很少见的作品,同时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123456
[教师过渡]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课本的叙述中,找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江浙。
生乙:海南岛兴起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生丙:宋代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江浙哥窑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生丁: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教师讲解]宋朝的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官营丝织业的规模很大,苏州、杭州、成都三个官营织锦院,各有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民营丝织业遍布江南城乡,两浙地区出现了不少专以织作为生的“织家”或“机户”,南宋政府通过赋税征收的丝织品明显超过北宋。麻织品的生产也有较大增长,麻纺工具有了改进,江西出现了并列30多个竖立纱锭的大纺车。棉织业在纺织业中的比重上升,这是南宋的一项成就。人们使用铁铤、弹弓、纺车、织机等工具加工棉花,纺出带有细字、小花卉的花布。
[投影显示]
 
[教师介绍]同学们在投影中看到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品,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鱼耳瓷炉。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对哥窑的认识仅限于传世实物。哥窑的瓷器有两大特点:一是“开片”,即冰裂纹。釉面裂纹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釉收缩率不同造成的,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第二个特点是“紫口铁足”。紫口是由于釉面流淌后在器物口部形成脱釉,露出胎色。铁足是在瓷器底部施一种酱色釉。紫口铁足上下辉映,金丝铁线布满器身,形成哥窑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看到的瓷炉造型古朴典雅,瓷身釉面布满大小开片,大开片裂纹处色深,小开片色浅。口沿微敞,腹底稍宽,鱼形双耳对称,是哥窑制作的精品之一。
南宋的制瓷业,在规模和技术上比北宋有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已成为制瓷中心,窑区绵延数十里,有瓷窑300座。作坊内部分工很细,有土工、陶工、匣工、制坯、车坯、釉坯、印花、雕花、画花,“秩然规制,各不相紊”。各类产品数量很大,远销各地,有“饶玉”之称。以龙泉窑为主的两浙青瓷誉满海内外,福建和广东的瓷窑也应海外对瓷器的需求而迅速地增加。
[教师引导]除了纺织业和制瓷业以外,宋代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教师可以放《水浒传》中刘梦龙征讨梁山农民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看,对宋代的造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52页的插图“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略)
同学们,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海港泥中挖出。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残留底部。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船侧板以三层木板叠合,底板则以二层板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这种舱在造船工艺上叫水密舱。据考证,该船系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远洋货船,航行于东南亚一带。参考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四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海船出土时,舱内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此船可说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123456
[教师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教师分析]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关于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请同学们看书,自己概括。
[板书]2.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概括]
生甲:宋代的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生乙:城市的商业十分繁荣,商品丰盛,店铺林立。
生丙: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生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宋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板书)
①商业都市:开封、临安
②对外贸易:地位重、商港多、范围广
③货币: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计算机演示]
 
[教师讲解]屏幕中打出的是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以这幅图为代表,来了解一下宋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123456
[教师组织]下面我们进入课堂小结阶段,一是同学们按自己在下面排练的情况演一个小短剧,剧中要把东京街上出现的现象重现一次以表明宋代商业的繁荣。二是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内容再系统一下。下面先进行第一个活动。
(要求:活动中要以宋朝的历史作背景,再现当年东京城的繁华景象。例如:可以以一个游客的身份逛京城,沿途见到的应该有丝织品、瓷器、瓦肆里听书、看卖艺、买东西可用纸币等,总之,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能接受课本中的知识,加深印象。让本文的一些知识点:占城稻、茶叶、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瓷器、交子等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
(教师在学生演完之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总结)
[投影显示]
 
[教师强调]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五代辽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答案:d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美国的“美元”      b.中国的“交子”
c.英国的“英镑”      d.法国的“法郎”
答案:b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答案:b
二、简答题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的岐视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了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的岐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本题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2.查资料,了解交子的出现和纸币的发行。
参考资料: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世界上第一批纸币——交子。这些交子“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交子的面值,要到具体使用时,临时填写。持币者到“交子铺”交纳现钱,交子铺如数在交子上填写贯数,然后交给持币者。以后,交子持有者可以到任何一个有联系的交子铺,将交子兑换成现钱,不过在兑换时每贯要多交30文,作为手续费。交子的使用,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负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123456
由十几户富商创办的交子,无力解决纸币伪造的问题,又因为经济力量薄弱而难以维持信用,伪造交子和交子无法兑现的事件时有发生。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官府在成都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将交子改为官营,从此纸币开始成为法定货币。官营交子,票面规整,自1贯至10贯,每张都有固定价值。每三年发行一界(期),每界款额为125.63万贯,以36万贯铁钱为后备钱。这就解决了伪造和无法兑现的问题。界满时,制造新交子,换去旧交子。商民向官府以旧换新时,每贯需缴纳纸墨费30文。如果界满而未及时调换,过期的旧交子便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
南宋时,采矿业逐渐衰落,铜钱铸造额大减。加上对外贸易,铜钱大量外流。南宋政府为了应付铜钱短缺的局面,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在杭州设立了“行在会子务”,正式在东南各路发行会子,分一贯、二贯、三贯三等,与铜钱同时流通。后来为了流通的方便,又增印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种票面。规定以三年为一界,每界1000万贯为额,每界都以旧换新,称为“东南会子”。纸币在南宋时成为一种全国流通的法定货币。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138.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