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思维导图_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走进社会
1、人类来自于自然界,又具有一些不同于自然界中动物的特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在社会中成长。4
2、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4
3、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会像劳拉小时候那样,虽然长着人的身体,但是无法成为真正的人。5
4、人类胜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与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5
5、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5
6、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6
7、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8
8、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学校生活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还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我们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远大志向。9
9、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10
10、网络社区是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10

第二课  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1、 有一部分社会角色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我们的性别、人种、民族、儿女的身份等,这些角色都来自遗传或者无法选择的先天因素,也有一些社会角色是社会规定。12
2、人们的角色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同一个角色的成长过程,感受角色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角色的转换。13
3、当角色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有所改变,不管自己是否认识到这一点。13
4、不同社会角色的价值观往往存在差异,这表现在对待同一个事物,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14
5、不同社会角色之间常常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引起争执或隔膜。如果每个人对不同于自己的观念怀有尊重、包容乃至悦纳的心态,就可能避免生活中的这些问题。14
6、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分工。所有角色相互配合,才能组成和谐的整体。15
7、在现实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也需要相互沟通、协调,这样才会促进社会的和谐。15
8、合格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读书上学,从学生角色做起。16
9、为了实现梦想,扮演自己心中期望的角色,就要从小立下志向,并不懈的朝着这个目标努力。17
10、为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才,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从小学习怎样更好地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17

第三课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1、规则作为生活的准则,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
2、在现代社会,许多规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除了成文的规则外,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类规则,它们往往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20
3、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21
4、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则,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22
5、竞技规则保证了公平的比赛,公正又是实行公平的竞技规则的前提。2212345
6、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3
7、社会的经纬,由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编制而成,这些规则成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4
8、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24
9、人行横道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此后在英国伦敦的街道上,出现了如今这种人行横道线。25
10、可见,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25
11、有时候,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26
12、在我国,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27

综合探究五  我是社会小主人
1、 我们有权利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行驶批评、建议的权利,即行驶监督权。28
2、 行驶监督权可以这样来做,第一步,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问题;第二步,根据问题提出建议;第三步,可以通过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打电话或写信,找人民代表面谈和通过给新闻媒体写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28
3、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可包括第一手资料的采集,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对问题由来的说明,对问题影响的论证。29

第六单元 走向富足文明的社会
第一课 永远面对的选择
1、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费者。33
2、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活的最初身份,但没有生产则无从消费。33
3、消费是一种为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33
4、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在市场上购物。33
5、通过网络进行商品的买卖,叫电子商务。34
6、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异。如季节变化、投放市场时间、地点不同、生活热点变化、品牌变化等34
7、影响人们购物的因素是不同的,包括:商品的质量、价格、产地、品牌和售后服务,购物者的需求和喜好,广告影响和购物环境等。35
8、合理购物的基本原则:首先,要量入为出;其次,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最后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36
9、在家庭消费中,人们首先要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次满足发展与享受需要。37
10、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平均支出中购买食品的比重越大。这一规律称为恩格尔定律。38
11、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38

第二课  创业的学问
1、把积蓄起来的钱用来创办企业,生产经营,从中获取更多的钱。这种钱生钱的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投资。40新课 标第一 网
2、郑平爸爸创业的十六字秘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40
3、一般来说,投资的获利越大,风险越大,创业者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如何规避风险呢,郑平爸爸有一句格言:“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面”41
4、创业之道,重在把握机会,而把握机会的要领是: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44
5、无论选择什么投资方式,投资从来就不等于投机。在经营活动中,如果说有什么风险不能冒,那就是失去信用的风险绝对不能冒。4412345
6、创业者因为不守信用、不讲道德,就会失去所有的合作伙伴,就会失去所用的未来机会。45
7、如果失去信用,人们就没有安全感,社会中就会充满尔虞我诈;如果每个人都以讲信用来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46

第三课  做好当家人
1、家庭收入与家庭支出相比较,收入大于支出叫“盈余”;支出大于收入叫“赤字”。47
2、储蓄,是家庭账本上最常见的项目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储蓄的目的是增加收入。48
3、购买债券,也是一种投资方式。我们最常见的债券是政府发行的,叫做国债。是风险最小的债券。48-49
4、有计划的安排家庭收入和支出,叫家庭预算。家庭预算是家庭理财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开源,就是增加收入;节流,就是计划支出。49
5、政府投资于,保卫国家安全的军队,为人民办事的国家机关,提供各种社会保障的机构,以及学校、科研单位。50
6、国家收入的取得,发行国债是一种办法,但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自税收。51
7、个人所得税是许多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人都要缴纳的税,“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51
8、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依法纳税是我们公民的基本义务。52
9、我们纳的税,都会包括在最终商品的价格里,由我们消费者“总支付”。52

第七单元 精神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 知识就是力量
1、我们已经从历史中获得一个道理:知识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58
2、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唐代,中国就有了印刷术,并在宋代得到发展,成为农耕时代的科技发明典范。58
3、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书籍的出版更加快捷,知识的传播更加容易。
4、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使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59
5、袁隆平发明的水稻杂交技术,不仅使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还将成为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法宝。60
6、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61
7、学习不仅是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62
8、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学习新知识的行列。63
9、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人们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家庭,社区,企业等,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为人们受教育和学习的场所。63

第二课 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65
2、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这一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不论在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提升。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66
3、大众传媒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66
4、大众传媒多种多样,每种媒体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人们在利用大众传媒时,往往要根据媒体的特点以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体的选择。;6712345
5、在众多媒体中,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体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它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同时互联网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67-68
6、每天面对大量的新闻报道,我们要善于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例如,通过对同类新闻的对比、分析,锻炼去伪存真的本领。69

第三课 追寻真善美
1、 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漫长的,需要克服各种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74
2、虽然,追求真理的道路崎岖不平,但是,在科学精神的鼓舞下,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社会因此而进步,文明因此而发展。74
3、古往今来,为了探求生命的意义,有的人执着地追求、思考,更有很多人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付诸实践。76 新课 标第 一网x k b1.co m
4、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变,但人们对于自身和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必将在不断的探索中充实、完善自我。77
5、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表现了人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令人震撼;“黄河大合唱”那雄壮的音调象征着中华民族胜利的呐喊,气势磅礴,激动人心;“掷铁饼者”这一作品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78
6、优秀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之美,不仅表现为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和颂扬,也表现为对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79
7、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它放映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世界。79
8、艺术美,来自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也来自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这些都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常有人说,不是生活中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80
9、京剧是一种以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的成熟艺术,被誉为国粹。80

第八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 身边的故事
1、服饰的变化是反映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87
2、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没有文字的时代,那是人们往往用各种物件或图画来传递信息,帮助记忆,如在绳子上打结,在木、石或陶器上刻画符号,用实物表达意识等。88
3、距今约六千年,文字开始出现。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是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89
4、竹木简编连成册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书”。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各种各样的早期书籍,像古埃及的纸草书卷、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中亚和欧洲等地的羊皮书和牛皮书等。90

第二课  我的成长历程
1、记录自己的 “历史”,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力求准确记述每个事件、力求学出你的真实感受、力求记录下当时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92
2、历史是关于生活的学问,讲的是日常生活里最为朴素的琐事;历史告诉我们怎样选择,如何做事,如何为人;历史的教训值得珍视,它凝聚着先驱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牺牲;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我们励精图治的力量之源和报效祖国的动力。93
3、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学习历史,还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93
4、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和未来。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类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与辉煌,感受近百年的苦难与欢歌,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丑恶的不同理解,由此我们能更清楚的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9412345
5、我们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对历史的感悟和探究。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去掌握求真的技能,去积累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养成对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命运的关怀。96

第三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98
2、中国在西汉武帝以前,历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至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98
3、按形式划分,可将历史资料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按价值划分,可分为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xk b1.c om
4、史书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100
5、文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101
6、传说虽然不等于历史,却能告诉我们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而且它们还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有了它们,人们就能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7、公元前5XX年左右,我国已经有了邮驿制度,步行传递叫邮,骑马传送叫驿。106
8、1840年5月,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也称为“黑便士”。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1878年7月)开始发行第一套邮票,被称为“大龙邮票”。它们分别标志着世界和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起源。107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15.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