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第几课】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目标:
  (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前2XX年)
  公元前2XX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
  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
  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123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4、西汉的鼎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作业:
  写一篇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今日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考并表达各自的见解。
  在解决“大一统”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时,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课前准备和课后活动,使课堂教学获得了双向延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的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
  答案:a
  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讲清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选项b、c、d都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主观原因。
  2.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   )
  a.“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
  b.由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而提出
  c.皇帝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天下臣民皆听命于皇帝
  d.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答案:c
  分析:“大一统”的含义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统一领导,而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明确他是西汉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选题角度:
  第一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初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的理解能力。同时,此题也考查学生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区别能力。
  第二题也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理解能力。同时,此题也考查学生对“大一统”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123
活动主题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活动准备
  从第三者13课完成的《我看秦始皇》小论文中了解秦始皇的事迹。
  每个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事迹。
  活动过程
  利用《我看秦始皇》小论文,讨论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利用汉武帝的事迹讨论汉武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找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同点。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沁园春.雪》中写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诗句。
  活动总结
  在学生课堂讨论和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并简要说明应当如何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8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