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案例寻访先民的足迹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产生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山顶洞人与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并由此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

4.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小组合作、协调能力。

5.通过各学科链接,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活动准备:

学生:①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②学生分组合作表演小品

      ③学生动手制作电子文稿

教师:结合本活动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帮助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归纳。

活动步骤:

1.学生通过观看表演得出“山顶洞人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结论。

2.学生表演: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是怎样走向农耕生活的?得出结论。

3.学生通过电子文稿展示、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

4.教师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得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一结论。

5.课外延伸。

活动过程:

1.学生表演。(时间:1.8万年前~70XX年前)

镜头一  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中有一些掉在了地上。

镜头二  一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几颗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随手种下几颗。

镜头三  再一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她发现自己有意种下的种子真的长出来,并且又结了果子。这位妇女非常高兴。

镜头四  女子在播种,男子在打猎捕鱼。

教师:引导提问:这一段表演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挥)

(大意如下):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的农业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的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进行观察和试验,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栽培,早期的农业劳动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教师:原始农耕生活产生了,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最典型的两个代表。

2.学生展示电子文稿作品:(时间:距今70XX年~50XX年)

甲组展示的画面有:典型的江南风光,河姆渡人的房屋,房屋的样式是杆栏式结构。房屋的底层拴着一些猪、牛等动物。在屋旁有一口水井。一群女子在稻田间劳动。男子在打猎,手中的工具是弓箭。

乙组展示的画面有:半坡的房屋,样式为半地穴式。山坡上种有粟。一些人在制作陶器、纺线、织布。男子拿着弓箭在打猎。

教师:引导提问:这两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讨论:(自由发挥)

结论:

①相同的地方: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会搭建房屋;会制造陶器。仍然有一部分人在打猎。在打猎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弓箭,猎物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人们就把自己吃不完或者是受伤的动物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都产生了原始的家畜饲养业。

②不同的地方:

a、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杆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它们分别由河姆渡和半坡人种植。12

c、南方人会挖井,这就可以使他们不一定非要住在靠近河边的地方,生产、生活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了。

③认识:(大意)

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开始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且也发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人们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教师引导提问: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农耕定居生活较之以前的原始渔猎生活,有没有进步性?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你能产生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自由发挥)

结论:

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社会也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4.课外延伸:

教师:今天的课堂上我们通过学习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农耕定居生活,相信大家对于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作一番深入的探讨,着手写一篇小论文出来。

背景资料:

半坡遗址概况

半坡遗址因发现于距陕西西安市以东6公里的半坡村而得名。1953年开始发掘,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共发现房屋遗迹40多处。出土的文物近万件,主要为农业、渔猎、手工业工具。

陶器是半坡居民主要的生活用具,种类繁多,构思精巧。其中有一种汲水器──小口尖底陶瓶,距今约60XX年,它不仅设计美观,而且注重实用,其腹旁两耳带孔,可以系绳,入水时瓶口自然朝下,汲满水后又自动立直,充分利用了重力学原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半坡陶器基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各种图案,主要有动物、人形和几何花纹等;有的刻有符号,据估计,这些符号可能是中国早期文字的起源。

河姆渡遗址概况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因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而得名。1982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叠压着4个文化层。在1973和1977年两次的发掘过程中,共整理出3000平方米。出土了骨、石、陶等生产、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6000多件。在距今70XX年左右的第四文化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粒、谷壳。稻秆和稻叶层层叠叠,多厚达20~50厘米。据推测,稻谷堆积层的总重量当有120吨。刚出土时的稻谷色泽金黄,芒刺清晰可见,颗粒饱满。经检测,考古学家们认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在遗址发现了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建筑方法是以木柱为基础,上面架上横梁,铺上楼板,在楼板上立柱、架墙、盖顶。木结构之间采用垂直相交的榫卯及绑扎等方法连接。据推测,这种房屋应该是上面住人,下面用于通风、饲养家畜、堆放杂物。河姆渡的这种木质杆栏式房屋建筑,是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这里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杆栏式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性能,是当时人们的理想居处。

由于河姆渡的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尤其是叠压在底下的第三、四层,长期浸泡在由大量腐殖形成的含有微酸性水分的水中,隔绝了空气,起到了良好的防腐作用,使大片木构建筑遗址和动植物遗址得以保存,为我们对原始社会农业、建筑、艺术、纺织以及对古地理、古气候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甑”(一种像蒸锅的器皿),这表明人们已经懂得利用蒸汽来蒸熟食物,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贡献。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85.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