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知识梳理】
        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与
         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一、                  的发明
1、朝代:                           2、发明者:         
3、地位: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4、影响:                              
二、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一) 指南针  (        时期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1、 出现:         时,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 传播:       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 影响:为后来                            创造了条件
(二) 火药的使用   ( 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1、       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2、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12
三、 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石油”这个名称,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同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一本书记载下来。沈括还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学习自测】
1、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7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