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12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439.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