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原文]4外国诗两首学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4  外国诗两首
(一)
书写•读音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虔信(      )     慰藉(     )    镶嵌(      )
2.把下列句子认真抄写一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理解•积累
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_____国诗人________,本诗选自____________。
4. 把古诗补充完整:
⑴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   ⑵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⑶驱鸡上树木,__________。
分析•巩固
阅读下面诗歌并回答问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5.《祖国》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摄全诗,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___________”。
6.从《祖国》一诗的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7.诗中“无论……无论……无论……”引领的三个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8.莱蒙托夫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应用•迁移
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帆》,完成下列问题。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1234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9.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
“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10.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11.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
 
(二)
书写•读音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潺潺(      )      瞰望(     )      黝黑(     )
理解•积累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___是国诗人______,黑人文艺复兴的领袖,被称
为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⑴晨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慰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瞰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巩固
阅读下面诗歌并回答问题: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达。
4.诗中的“河流”该怎样理解?“黝黑的河流”指什么?
 
5.第一节诗两次提到“我了解河流”,两次描写河流的古老,有何深意?
 
6.第三节诗主要写了什么?请你评点一下这节诗在写作上的好处。
 
 
7.第二节和最后一节诗句子完全相同,它们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8.诗人想通过谈河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应用•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郭沫若的《炉中煤》,完成问题。
①啊,我年青的女神         ③啊,我年青的女叫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1234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燃到了这般模样。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②啊,我年青的女郎,       ④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生,             我自从重见天光,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燃到了这般模样!
9.“年青的女郎”的形象应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用“年青的女郎”来比喻
自己的祖国?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炉中煤”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把自己比作“炉中煤”有什么深刻含义?
  
 
11.“你的殷勤”、“我的思量”各指什么?
 
 
12.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13.本诗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写年青的女郎,这种表现形式对抒发思想感
情有何好处?
 
13.本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每一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
有何表达效果?
 
 
 
 
外国诗两首(一)
1.  qián  jí  qiàn
2.  略
3.  俄 莱蒙托夫《莱蒙托夫诗选》
4.  ⑴胜作一书生  ⑵举杯邀明月  ⑶始闻叩柴荆
5.“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爱情”
6.诗人没有用豪青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意对亦可)
7.强调他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 (意对亦可)
8.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意对亦可)
9. 帆(可从标题中得到启示);塑造“帆”的形象(诗中其他形象起衬托作用)。
10. 指个人的幸福。
11. 渴望自由,呼唤斗争。
(二)
1.suì  xī   pàn  chán   kàn    yǒu 
2.美 兰斯顿•休斯“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3.⑴晨光   ⑵安慰   ⑶深  ⑷从高处往下看;俯视
4.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黝黑的河流”指黑人的历史。
5.前者是为了反复强调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两次描写河流的古老,是为了说明黑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6.这节诗,是对黑人的历史的回顾。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展开对历史的回顾,“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用一幅幅的历史画 面,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于形象的诗句之中。(意对亦可)1234
7.第二节诗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表明“我”已经深入地用“灵魂”去感受河流,由此引出下一节对历史的回顾。最后一节重复第二节,意在强化突出主题:黑人种族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史,黑人的“灵魂”里容纳着人类的文明,历史的积淀,因而显得“深邃”。(意对亦可)
8.诗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历史的寻根。从中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意对亦可)
9.“年青的女郎”应该是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勉力,叫人想念。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迈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意对亦可)
10.“炉中煤”的形象是浑身都在燃烧,十分炽热。诗人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形象地表明诗人思念祖国的情绪是何等炽热、何等强烈。
11.“你的殷勤”指祖国的生养之恩和热情关怀,“我的思量”则指“我”对祖国人民每时每刻的思念。(意对亦可)
12.煤虽是黑的,但经燃烧能生成火,其他再漂亮的石头却不能。诗句的寓意是;别嫌我外表难看,其实只有我这一类人对你才有无限的忠诚和热爱。(意对亦可)
13.采用面对面地赞美、倾诉的形式,显得直接,亲切,也更感人。
14.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92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