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翻译_初三语文《庄子》故事两则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   题《庄子》故事两则授课时间3

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学习目标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目标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难点: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⑴、《〈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二.基础积累1、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惠子相(   )梁,庄子往(   )见之。或(   )谓惠子曰:“庄子来,欲(   )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   )南海,而飞于(   )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   )不食,非醴(lǐ)泉(   )不饮。于是(   )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1)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   ),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   )其(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并翻译。(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5)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6)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8)“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三.课文理解:

1、阅读《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思考: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1234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课外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四、我存在的疑问: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完成学案。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      导入激趣: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实词翻译(4分)

惠子相梁(         )   非梧桐不止(         )

于是鸱得腐鼠(     )非练实不食(        )

或谓惠子曰(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3、虚词理解(3分)找出与例句中画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南方有鸟,名为鹓鶵子知之乎?a辍耕之垄上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234c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句子翻译(4分)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   ?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质疑点拨 

1、学生表情朗读课文《惠子相梁》,思考:

(1)、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庄子和惠子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的的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庄子用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3)文中“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为什么要用三个“非……不……”可以改为“止梧桐,食练食、饮醴泉”吗?

三、当堂训练 :资料助读

(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郢:yǐng,古地名)人垩(垩:è,白石灰)幔(同“漫”,玷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斫:zhuó,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尝试:照着试一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质:可译为搭挡)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二)、庄子钓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请他做官,“焉”:到那里),曰:“愿以境内(国内的事务)累(劳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用丝绸裹)笥(sì用竹箱装)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显示尊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泞 )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四、一课一得:

    谈谈你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预习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   ),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   )其(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翻译句子。(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3、找学生翻译全文。二、质疑点拨。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1234《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三、当堂训练 :(一)、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四、一课一得

谈谈你本文学习的收获。

我的成功之处: 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浓厚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轻松解决文言问题。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924.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