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单元教学设想]
  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顺流而下,玩味了唐诗,品赏了宋词,谛听了元曲。泊船于明清港湾,古代白话小说成了最迷人的风景。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宏伟不朽的《红楼梦》,百看百新的《水浒传》,诙谐幽默的《儒林外史》。这些不朽的著作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了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岁月能够改变山川的容颜,却无法掩饰这些经典著作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的光辉。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荟萃了以上四部著作中最精彩的篇章:智取生辰纲,几多智慧,几多无奈;杨修之死,几多离奇,几多感慨;范进中举,几多喜气,几多悲哀;香菱学诗,几多痴迷,几多崇拜。
  学习这一单元,要引领学生透过文字,在引人入胜的情节里结识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洞察作品的主题,更要让这一段学习历程成为学生青睐名著、关注古典文化的源动力。
  [单篇教学方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以多形式、多角度的说来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写作技巧的探究。
  主要教学步骤:
  1.引入式说:《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今天我们就以说读的形式来领略它的魅力。
  2.复述式说:要求学生默看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整个故事。
  3.发散式说:根据课前安排,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4.点评式说:(1)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我眼中的杨志”为内容说话。(2)请结合七星聚义的大致内容以及文章的第二部分,说说晁盖等人“智”在何处?
  5.想象式说:假如请你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你将如何进行?
  6.鉴赏式说:文章以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妙在何处?
  [方案二]
  教学角度:主问题研究——整堂课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三个层次的探究,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齐唱《好汉歌》,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水浒传》中的好汉。
  2.复述选文情节:(1)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2)小组内复述(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
  3.问题研究:杨志押送生辰纲是以失败告终的,请问: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层次探究:结合课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联系你所知道的杨志的其他故事,试着从杨志本人身上找答案。
  第二层次探究:文题为“智取生辰纲”,吴用、晁盖等人想了哪些计谋最终取得生辰纲?试着从他们身上找找杨志失败的原因。
  第三层次探究:你还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杨志失败的原因吗?
  4.拓展:说几个逼上梁山的英雄的故事,比较他们与杨志性格的不同。
  《杨修之死》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编演课本剧——在编、演、访中完成对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的解读,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123
  主要教学步骤: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曹操以“惑乱军心”为由杀死杨修、曹操兵败斜谷厚葬杨修)。
  2.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选择其中一个小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才智,先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将故事创编得生动具体些,然后分角色活灵活现地将故事表演给大家看。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
  3.分组活动15分钟,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各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
  5.一线采风。
  现场采访最佳创编组负责人:你们大胆创编的依据是什么?
  现场采访曹操最佳扮演者:当你走进角色,你对曹操这一人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现场采访杨修最佳扮演者:你认为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得到了哪些教训?
  [方案二]
  教学角度:纵式结构,层层深入,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细节品味感受形象,研读探究明确主旨,拓展延伸丰富课堂。三槐居语文论坛9@(t-\-s$^#i5e#r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激趣:教师讲述《世说新语•捷悟篇》“魏武过曹娥碑下”,学生初识杨修的才智。
  2.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2)为每一则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3)按行文顺序复述故事。
  3.细节品味:细读课文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几则故事,思考:(1)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揣摩曹操的心理,说说曹操在这几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难点探究:杨修之死,谁之过?(先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如果分歧较大,可适机展开辩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认识杨修是曹氏政权争斗的牺牲品。)
  5.拓展延伸:讲几则曹操的故事,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曹操。
  《范进中举》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一字经纬——围绕一个“变”字组织课堂教学。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简介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引入。
  2.整体把握:默读全篇,在最短时间内提取课文主要信息,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概述课文内容。
  3.寻“变”——请同学们带着发现的眼光读课文,你能捕捉住文章里人物的变化吗?
  4.说“变”——在学生充分朗读发现之后,集体交流寻读所得。
  5.议“变”——胡屠夫、众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范进的痴迷科举与这有没有联系?
  6.读“变”——选择文中某一处最典型的最鲜明的变化读一读,读得夸张、生动些。
  7.续“变”——老童生范进垂老之年意外收获了功名,无米下炊、遭人唾弃的生活状态彻底改变。他的有生之年还可能演绎什么变幻莫测的故事呢?请在想象的国度帮他策划吧(提出要求:秉承讽刺艺术,关照社会现实,合乎人物性格,想象大胆新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演读——感受文章的讽刺艺术;演说——加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主要教学步骤:
  1.由古时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趣谈引入。
  2.整体把握:(方法同上2)
  3.走进演读厅:(1)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可笑之处。(2)思考批注: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3)交流。(4)根据个人的喜好,择其一处或几处文段进行表演朗读。123
  4.登上演讲台:(1)出示演说主题: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2)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这句话进行讨论。(3)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到台上进行一分钟演说。
  《香菱学诗》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探究式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
  1.故事导入,引起阅读兴趣。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讲一讲香菱进大观园之前的遭遇。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问题探究:(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这样的好诗,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首先结合文章内容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领悟香菱的“苦志学诗,精血诚聚”,要求学生联系课文里有关她学诗的细节进行分析)。(2)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
  4.拓展反思: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用二三百字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方案二]
  教学角度:说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说说香菱的身世与遭遇。
  2.初读课文:说说故事梗概。
  3.精读赏析:说说香菱的三首诗。:
  4.悟读明理:(1)浏览全文,先说说学诗中的香菱(这一活动目的有两个,一方面认识香菱的“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另一方面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2)再说说你从香菱身上受到的启迪。(3)结合黛玉指点的作诗门径,谈谈在阅读与写作中受到的启发。
  5.拓展延伸: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你能够对此谈谈看法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92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