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职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4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  
 2、本文引用了哪些故事、史料、诗文来说明。  
 3、本文是怎样虚实结合的?  
 4、画出本文的结构图。  

字词正音:  
    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g(瓤子)  醴lǐ(甜酒)  酪lào(用乳汁    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囊náng(口袋)  勃bó(烟起貌)  莆pú(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龟裂: jūnli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ījiá)  
    幅员: 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 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 灿烂美丽。  
    渣滓: 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 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解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12345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课文分析: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 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  
                                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形态  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说  
                          (表)  4.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明  
南  第二部分: 荔枝的生态        5.壳膜白色                               荔  
州               (主)                                                        枝  12345
六                              6.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本  
月                        (里)  7.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身  
荔                        果实  8.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枝                              9.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丹  
                          10.产地     中国南部                
                                  (实)                                 说明  
                 (次)     11.果谱     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荔枝  
    第三部分: 荔枝的生产                                               有关  
                          12.移植     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问题  12345
                                  (虚)  
                          13.产销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第三部分,虽非本文主体,但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提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的有关问题,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本图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填空解决,最后老师订正。  

                            第二课时  

写作特点:  
一、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见上表)  
二、说明事物时,注意准确性与科学性。  
  1.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  
    例: 为了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性,在第三自然段里,除例举荔枝成熟后都是红色的一些事实和古人有关的诗句外,还举出了它的成熟期不论在广东还是福建都以七月为盛期的事实(“南州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指阳历七月)。这些都足以说明陈辉这句诗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  
    介绍荔枝的重量(第五自然段),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数据,有的来自实地调查,有的则引用有关文献资料,足见其轻重因地而异,介绍真实、全面、不容置疑。  
  2.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例: 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话之后,在第二自然段里指出第一句“壳如红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膜如紫绡”的形容则“是把壳肉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三、恰当地引用古代诗文。  
    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达十二处之多。这样引用: 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par    第二题提示:  
    回答本题,必须从比较中去发现差异,然后抓住关键词语从所表示的语气、表示的时间、表示的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便能弄清这些句子在意思上的不同。  12345
    第五题提示:  
    训练目的: 1.将科学小品和科技说明文改为科普知识说明文;
              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要求: 
1.写作目的是介绍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读者对象(即听众)都是学生,因此文字应平实,既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出现,又不应过多的文艺笔调,应多用口语;                                             
2.内容不能离开课文和题目提供的文字去随意添加和更换;                  
3.知识说明部分要抓住被说明的对象的特征并按一定的说明顺序;              
4.要用讲话稿的形式,不能只是说明文宣读的模式。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640.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