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下学]人教版04-05年下学期九年级单元优化训练语文第一单元(A卷)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a卷)

(100分钟,共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发展性评语:              

 

一、积累运用(1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瞰望(  )                深邃(  )                    喷薄(  )

纤绳(  )                荇藻(  )                    虔诚(  )

2.按诗文内容填空。(3分)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我用残损的手掌》)

3.朗读诗歌要注意语气和语调,注意停顿。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4.细心体会下列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人的农人笑谈中,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5.发挥想象和联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1)一轮圆月跃出头,像                                                     。

(2)远处林立的高楼,像                                                     。

(3)爸爸眉头紧锁,                                                         。12345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6~9题。(15分)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    )——(    )——(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       、       、        。(3分)

7.四种事物前分别用了      、      、      、      四个形容词,其作用是:                   。(4分)

8.诗歌共四节,是以时间为序用一条红线来贯穿,体现了诗歌结构形式的统一变化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举例说明。(4分)

9.诗人笔下的乡愁是指哪些感情?这些感情有变化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6分)12345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徘来徊去,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你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他感慨万端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0”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腿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容得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于家的拥抱……在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中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们!

我理解了……家。啊,家,究竟是什么呢?

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共汽车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

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

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

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

我呢?是铅笔爸爸、橡皮**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12345

10.这篇散文开头引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临终时说的“回家多好啊”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1.请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

(2)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

12.结合本文内容简析小女孩苏幸的“家”这首小诗妙在何处。(3分)

13.请你仔细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对“家”的认识。(3分)

1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2分)(  )

a.本文举詹姆斯的例子,意在说明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仅中国人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人也有。

b.正是这充满温情的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魂牵梦绕的一个个家,才构成社会这个整体,才形成这个“地球村”。

c.本文用例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每个例子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

d.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反复、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读来耐人寻味。

e.这是一篇以“家”为话题的散文,所选事例范围广泛,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过渡语,结构上显得自然严谨。

(,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共14分)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住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上长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徜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渣滓,连同自己一起在干涸的冬天成为一摊烂泥。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       不了它,小石块       不住它,小花草         不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5.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3分)

16.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                     ;“这些东西”是指                             。(2分)

17.“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                            。(3分)

18.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中原句回答)(2分)

19.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             和             的品格。(4分)12345

三、作文(40分)

20.诗人说:预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请以“丰收”为话题,自选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500~800字的文章。

附:参考答案

一、1.kàn suìpēnqiàn zǎo qián

2.(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2)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4.(1)对祖国一种深沉的挚爱。

(2)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5.略 提示:(比喻要得体)

二、(一)6.长大后的夫妻分离 后来的母子死别 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7.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8.提示:对亲人、对祖国的爱和思念为线索。

9.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二)10.(1)点题;

(2)抒发感受,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3)名人的话更有代表性。

11.(1)写出费尽周折才买到票的欣慰,形象地写出回家心情的迫切。

(2)比喻家给你精神上带来的极大创伤,家给你带来沉重的负担。

12.(1)运用比喻。

(2)形象地表明了家是和谐、温馨的,充满浓浓亲情。或形象地表明家是小女孩的童话、梦想和美好的一切。

13.(1)家是旅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或家是人们灵魂的归宿;

(2)家是人的精神支柱,支撑人们奋斗并使人的奋斗富有价值;

(3)家是孩子的一切。

14.ad(a项“热爱祖国”理解牵强,拔高了文章的主题;d项文章中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三)15.挽留 阻挡 吸引

16.小潭 潭边的青草、野花

17.拟人 生动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18.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19.勇往直前 志向远大(意近即可。)

三、作文(略)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63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