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
教材
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难点
重点
分子热运动。难点
1、 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设
计
思
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
准备
玻璃瓶2只、二氧化氮气体、铅柱、勾码、花露水、、
空气清新剂、弹簧和乓乒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引
入
新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1、学生讨论回答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看出的(区别灰尘、花香)
2、创造情境: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2、学生感受,激发兴趣。a、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先不要求回答)。b、前排学生先闻到,稍后后排学生才能闻到。花露水的味道比较熟悉,学生容易判断出来。
(激起学生的情绪)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3、提出香味进入鼻子、香味从容器中向外传、香味为什么会传开等问题。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4、明确学习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二、
扩
散
现
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1、体会物质中分子数量之大。2、教师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2、细心观察玻璃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 :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3、讨论、交流。得出分子在运动着,二氧化氮分子与空气分子进入到对方瓶中,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媒体展示 “气体的扩散现象”4、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 4、思考得出: 硫酸铜溶液分子进入到水中,水分子也进入到了硫酸铜溶液中。媒体展示结合课本阅读5、启发:固体分子会运动到其他固体中吗? 5、思考:可以。媒体展示6、讲述:扩散现象 126、观看、领悟: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7、演示: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在各烧杯底部注入一滴蓝墨水。 提出问题: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7、观察、思考并回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高时,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得快。 归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水中的蓝墨水扩散得比较快,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
三、
分
子
间
的
用
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提问:为什么气体和液体很容易分隔开?而大多数固体却需要用较大的力?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1、思考:分子为什么没有像沙子一样散开或铁丝不易拉断。 猜想: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2、演示实验:用刀把铅块的底面削平、削干净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块间分子的引力使其“粘”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勾码。2、(先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学生不明其中的道理,成功率较低。教师再做,激起学生的情绪) 观察:从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中体会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启发:分子间有斥力吗?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3、讨论并回答:液体和固体也都不容易被压缩。 做例题巩固4、归纳: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4、把弹簧的两端系上乓乒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领悟知识,突破学习的难点。)四、
课
堂
小
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课堂实验讨论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三题,讨论弹簧秤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根据要求完成讨论。水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回顾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4、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五、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823.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详细阅读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详细阅读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详细阅读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详细阅读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详细阅读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详细阅读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详细阅读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详细阅读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详细阅读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