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个三八国际妇女节_第11——13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1234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1234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micro;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micro;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1234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813.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