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节分子热运动_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分子组成。分子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师问]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有什么感觉?
    [生]能闻到香水味。
    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运动情况,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1.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   )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2: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2滴红墨水。123
观察并思考: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1)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观察并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实验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2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的三个问题:
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
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作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即学即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  放一些粗盐到一杯水里,过了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  一滴墨汁落入水中,顿时变成了一长串竖直的墨迹
d.  老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做无规则的运动,无论是(        )、(        )、(         )之间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1.  b d    2. 不停地   固体    液体   气体
   
    2.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4: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问]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学生阅读课本, 老师加以解释: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即学即练]
通常情况下,将两块干燥、平整的玻璃片紧贴在一起也不能令它们结合成一块玻璃,这是因为------------(        )
a. 玻璃分子之间没有引力作用   b. 两块玻璃片分子之间的距离过大123
c.  温度一样高                d.  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过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
五、板书设计
        一、 分子热运动

                                  快慢影响因素
                            扩散现象————————→温度
         

 分子间的作用力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将微观的分子运动转化为宏观的、学生易感知的现象加以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中灵活地对实验进行了处理,节约了时间,增大了知识容量。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820.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