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图形_相似图形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3-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交流课教案: 第四章 教学目标 :1、知道线段比的概念。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3、通过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教学难点 :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的单位要统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片1)我们先来欣赏两张美丽的图片。欣赏完图片后,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这两张图片之间有什么特点?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片2)再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这些图片想告诉我们什么?刚才大家所看见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我们叫做。第四章研究的就是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从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来看,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边长的长度不同,因此与对应线段的长度有关。所以 ,我们研究要从线段的比开始学习。(片3)下面,就让大家一起走进第四章: 的第一节:线段的比。二、新课讲解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片4):有两个喇叭,甲喇叭高16分米,乙喇叭高75厘米,哪个喇叭高?生:甲喇叭。师:确定吗?难道75还比16小吗?生:16分米和75厘米的单位不一致,要化为同一长度单位才能进行比较。师:对。这两个喇叭的高就是两条线段,在它们长度单位不一致的时候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只有先将它们的长度单位化为相同长度单位后才能进行比较大小。不难看出要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这两条线段什么的大小?(长度)由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大家能猜想两条线段的比吗?生: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片5)有两条线段AB和CD,AB=6厘米,CD=5厘米,线段AB、CD的比如何表示?单位是什么?表示为:AB:CD=6:5 或 一个长为30厘米,宽为21厘米的长方形,你能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吗? 那么,应怎样定义两条线段的比呢?(定义由幻灯片6展示)那我们在求两条线段的比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注意:长度单位要统一。(片7)线段a的长度为3厘米,线段b的长度为6米,所以两线段a、b的比为3:6=1:2,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a、b的长度单位不一致。因此,我们在求两条线段的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的长度单位是否一致。2、做一做(片8)量出数学书的长和宽(精确1厘米),并求出长和宽的比。测量:书长为21厘米,宽为15厘米,长和宽的比为:21 :15=7 :5 师:如果把单位改成分米或米,比值还相同吗?长:21厘米=2.1分米,宽:15厘米=1.5分米,长:宽=2.1:1.5=21:15=7:5长:21厘米=0.12米,宽:15厘米=0.15米,长:宽=0.21:0.15=21:15=7:5 从刚才的单位变换到计算比值都等于7:5,大家能得到什么吗?只要选用同一单位测量线段,不管采用什么单位,它们的比值不变。3、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片9)(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要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比值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且要化为最简。4、例题(片10)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16厘米、10厘米。(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提示:图上长度:实际长度=比例尺三、随堂练习1、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厘米×2厘米,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四、课时小结1、2、两条线段的比定义: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表示法: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则a:b=m:n。求两条线段的比应注意的问题: (1)对两条线段的长度一定要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2)讨论线段的比时,不指明长度单位。(3)两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比例尺: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五、课后作业 习题4.1六、板书设计 4.1.1线段的比一、  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                                                                   2.做一做                      3.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             4.例题(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二、随堂练习     三、课时小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455.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