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点的圆的方程】过三点的圆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确定圆的定理.它是圆中的基础知识,是确定圆的理论依据;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圆”不仅体现在证明“确定圆的定理”的重要作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③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反证法虽是选学内容,但它是证明数学命题的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难点:反证法不是直接以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正确,又因为矛盾的多样化,学生刚刚接触,所以反证法不仅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作图、观察、分析、概括出定理.

(2)组织学生开展“找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外心”的位置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提高作图能力.

(3)在教学中,解决过已知点作圆的问题,应紧紧抓住对圆心和半径的探讨,已知圆心和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这是从圆的定义引出的基本思路,因此作圆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找圆心和半径的问题.由于作圆要经过已知点,如果圆心的位置确定了,圆的半径也就随之确定,因此作圆的问题又变成了找圆心的问题,是否可以作圆以及能作多少个圆,都取决于能否确定圆心的位置和圆心的个数.

在第二课时反证法的教学中:

(1)对于A层的学生尽量使学生理解并会简单应用,对B层的学生使学生了解即可.

(2)在教学中老师要精讲:①为什么要用反证法;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③精讲精练.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及掌握它的作图方法。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准确简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作图的准确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言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只许物主义观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圆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既能体会圆的完美性(与其他图形的结合等),又培养美育素质,提高对数学中美的欣赏。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试验发现经,这三点的位置要进行讨论.有两种情况:①在一条直线上三点;②不在一条直线上三点,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认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能确定一个圆.怎样才能做出这个圆呢?这时教师出示幻灯片.

例1  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

由学生分析首先得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已知:,求作:⊙O,使它经过A、B、C三点.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要作一个圆的关键是要干什么?由于一开课在设计学校的位置时,学生已经有了印象,学生会很快回答是确定圆心,确定圆心的方法:作的三边垂直平分线,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就是圆心.圆心O确定了,那么要经过三点AB、C的圆的半径可以选OAOB都可以.作图过程教师示范,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一边作图,一边指导学生规范化的作图方法及语言的表达要准确.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注意:经过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不能确定一个圆.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教师“填鸭式”地往里灌,而是学生自己经过探索确定圆的条件,这样得到的结论印象深刻,效果要比全部由老师讲更好.

接着,由于学生完成了作圆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与的顶点的关系,得出:经过三角形各项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强调“接”指三角形的顶点在圆上,“内接”、“外接”指在一个图形的“里面”和“外面”.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指出语言表达的规范化.为了更好地掌握新概念,出示练习题(投影).

练习1:按图填空:

(1)是⊙O的_________三角形;

(2)⊙O 是的_________圆,

这组题的目的就是理解“内接”,“外接”的含意.

练习2:判断题:

(1)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

(3)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

(4)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

(5)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项点的距离相等.(   )

这组练习题主要巩固对本节课的定理和有关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概念辨析的准确性.

练习3:

经过4个(或4个以上的)点是不是一定能作圆?

练习4:

选择题: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

(A)内部(B)一边上(C)外部(D)可能在内部也可能在外部

练习3.4两道小题,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和对定理的理解是否深刻,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准确性有关.

练习5:教材P.59中4题(略).

习题作业 的参考方案

练习1:内接、外接.

练习2:(1)×(2)√(3)×(4)×(5)√

练习3:不一定.因为要想作经过4个点的圆,应先作经过其中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的圆,而第四个点到该圆圆心的距离不一定等于半径.所以经过4个点不一定能作圆.

练习4.C

练习5.略.

(二)总结、扩展

师生共同完成总结.

知识点方面:

2.(l)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

方法方面:

1.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方法。

2.重点词语的区别:“内接”“外接”。

三、布置作业 

1.教材P68中7、8、9。

2.补充作业 :已知一个破损的轮胎,要求在原轮胎的基础上补一个完整的轮胎。

四、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448.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