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封建国家的发展]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九年级历史教案 2016-0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李成桂建李朝并改国号朝鲜;大和统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开始;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罗统一和李朝的建立,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

②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奥斯曼土耳其普国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新罗统一和朝鲜王朝的建立的教与学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培养学生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拜占延帝国的灭亡。

2.难点:

日本大化改新和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伊斯兰教对阿拉伯的统一有什么作用?

[导入  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领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阿拉伯的历史风情,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悠久和灿烂。在亚洲的历史舞台上,西亚除阿拉伯外,还有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奥斯曼土耳其;东亚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联系密切的朝鲜和日本。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朝鲜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朝鲜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朝鲜(板书)

公元前后,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的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韩人,在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从此,在朝鲜半岛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几百年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时,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掉了百济、高句丽。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地区。9世纪时,新罗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赋税日益沉重,许多地方发生农民起义。10世纪,朝鲜半岛重新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后三国。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废掉高句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定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结束了朝鲜王朝的统治。

古代朝鲜王朝在政权不断更替的过程中,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课本小字部分作了介绍,同学课后阅读。这一时期,朝鲜的文化之所以得到发展,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罗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二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除朝鲜之外,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历史发展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二、古代日本:(板书)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岛国,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日本的古代居民除土著居民外,有一部分是从亚洲大陆移去的。远古时代的日本列岛曾一线相连,它的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接壤,一万五千年前才与大陆分离,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移民的迁徒。中国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并带五谷、百工和生产工具等东渡日本。这一史实在日本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民间却广泛流传至今,甚至将徐福神化,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史实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间,日本从中国、朝鲜传入了青铜器、铁器以及水稻种植和铸造金属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逐步完成了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当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日本洲中部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大和”。

1.大和奴隶制国家(板书)

2世纪以后,大和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洲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大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在孝德皇统治时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板书)

① (板)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们的生活困苦,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当时,天皇所能直接支配的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和上面的居民。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往往又因发生大灾荒而加剧,造成了社会动乱,生产荒废,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日本社会的出路何在呢?日本皇帝和一部分留学中国的人,主张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645年,皇室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守旧大臣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确立了改革派的统治。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那么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阅读)

②内容:(板书)

大化改新一方面围绕土地问题进行改革,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配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另一方面,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的农民有了田园、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自由农民。所以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重要意义之所在。

3.意义:奴→封(板)

日本在政治改革方面效法隋唐,在文化上也积极吸收文化的营养,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读60—61小字)(看图)《屏风仕女图》所绘仕女体态丰满,充分反映了受中国唐朝绘画风格的影响。空海擅长汉字书法,他的书法手迹《信风帖》,神彩飞扬,笔力刚劲,挥洒自如,是书苑艺术中的珍品。这说明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大。也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

大化改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豪强地主贵族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封建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武士,作为私人武装。武士有佩剑的权利,不从事生产,平时进行训练,一旦主人需要,就要为主人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P61图为武士披甲佩剑,跃马持弓外出训练的场面。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武士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导致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3.幕府统治的建立(板)

随着武士力量的膨胀,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士集团,互争权势和领地。12世纪末,天皇封武士大头领为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将军的政厅叫幕府。从此,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依靠武士作为支柱,自己设置官吏,分掌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延。幕府实际上是朝延以外的政府,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夕,持续将近700年的时间,幕府统治实质上是军事封建贵族专政。

在封建时代的亚洲,除了朝、日个封建国家外,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对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板书)

1.兴起(板书)

奥斯曼土耳其的祖先是突厥族,约5世纪,居住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势力强盛,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唐朝时,突厥族西迁,一支西迁到小亚细亚,建立了罗姆素丹国;一支留在了中亚西亚,后来也西迁到小亚细亚,投奔了罗姆素丹国,得到了一块不大的封地。13世纪末,奥斯曼成为首领,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奥斯曼土耳其是个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为国教。国家的首领称为素丹,意思为“最有权威的人”,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

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封建性与其土分封制度紧密相联。素丹是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他把土地封给很多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必须率领武装跟随素丹外出征战。图中的土耳其战士跃马持弓,身背盾牌,正在前往战场。奥是个极富军事侵略性的国家。

2.扩张(板书)

(出示《奥……扩张》)奥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又逐渐渗入欧洲和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微的拜占延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延帝国灭亡。奥……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改称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此后,继续扩张,到16世纪,它的领土已从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延伸到两河流域,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时,版图达到最大规模(读P62关于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故事)

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对内外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征服的后果之一是,由于实行严厉的统治和残酷剥削,使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被征服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土耳其的国力逐渐剥削,到了近代,它不但没有力量发动战争,而且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后果之二是,奥随着在地中海东部霸权的确立,控制了西亚和里海的重要商路,向过境商人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巩固小结]

封建时代的朝鲜、日本和奥,同中国一样,丰富了世界古代历史的内容,这些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程度上,深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646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之后逐步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它们比西方封建制度的确立要早得多,说明亚洲在封建时代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衰过程,说明仅靠军事征服是难以维持国家和社会的强盛与发展的。

(六)板书设计 :

第十课

一、古代朝鲜 676

二、古代日本

1.大和奴隶制国家

2.大化改新 646



③意义:奴→封

三、奥……的兴起:

1.兴起

2.扩张

(七)作业 :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lishijiaoan/37759.html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说课|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14课冷战的缘起_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点击::第一范文1 第一范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辛亥革命学案(课前)_辛亥革命学案

    xx学年历史学案8 《 第8课 辛亥革命》 姓名: 班级 : 学号: 【课程标准】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一、知识提纲一、背景:...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历史活动课|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活动内容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目标1.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3、《...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_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血醒的资本积累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2、在贩卖黑奴的...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_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以上条目)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2.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解放天性课|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的路线与贸易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2 掌握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二、 本课重、难点: 1.重点:...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_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印巴分治、巴勒斯坦...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