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_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九年级历史教案 2016-0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概念;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重工业在“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中突出地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国情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一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和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有直接联系,要引导学生联系这些知识,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及开展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三大改造对工业化建设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三大改造的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三大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与其它国家所面临的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同国情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三大改造中所采取的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选择,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

生:(思考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的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准备工作?

生:(回忆所学内容,回答)

师:(概括、总结)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伟大目标。建国初期,通过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国民经济等一系列斗争和努力,使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和政府从1953年开始,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板书第三节的课题)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师:1953年,中国共产党经过酝酿、讨论,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制定了完成过渡任务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即第一个五年计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思考:在这两个重要文件中,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任务?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容分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党和任务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渡时期的概括,思考、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即实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和政府所遵循的原则是二者同时并举,在较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开展工作?请同学们结合工业化所需要的条件和教材有关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生:(在教师指导下回忆有关知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工业化建设必须具备资金、原料、市场等条件,这就需要改变自然经济所造成的生产的分散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而中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不仅缺乏工业基础,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保留了大量自然经济的残余,特别是农业,手工业中大量个体生产的存在,使生产水平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满足工业化展开后,城镇规模扩大、非农业人口增加和工业生产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在“一五”计划刚刚展开时,因农业生产水平低对工业建设发展的制约已经暴露出来。(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大量个体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工业化的建设,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缺乏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中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党和政府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设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完成过渡任务。这一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渡时期”。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的规划时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提出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探索。(教材板书标题)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师:“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针?通过什么形式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思考回答)

师: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具有什么特点?

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步骤?有什么好处?

生:(阅读教材,概括、回答)

师: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经过三年的斗争和努力,党和政府在“一五”期间完成了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这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这表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党和政府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党和政府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各界革命和生产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工商业的社会改造完成后,一位曾被称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谈到:“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充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民愿望。社会主义改造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三大改造的任务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预计时间提前了十几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对后来的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但从总体上看,三大改造的完成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过程中,“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建设的任务也超额完成。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师: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应该借鉴哪一模式?为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运用投影,提供阅读教材)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总结)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先通过发展轻工业进行长期积累,逐渐实现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苏联则是先从重工业入手,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迅速提高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水平,加强国防力量成为当务之急,这与苏联在20年代面面临的情况极为相似。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疑具有榜样的作用。同时,中国近代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是行不通的。中国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因此,苏联模式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集中力量进行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至1957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一五”期间,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原因何在?

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有关知识,思考、回答)

师: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使内地重要地区、内地和边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人民生活的改善使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所以在短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使人们焕发出空前的热情,全国人民在各行各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工业化奉献力量,是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党和政府在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借了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苏联专家对中国建设的帮助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历史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经济成就的取得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师:1949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生:(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

师: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是对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民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逐步完成,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在法律上作出新的规定,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成为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建设进行全面规划。

生:(阅读教材,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

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这一文件对国家政治、经济有哪些新的规定?

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经济基础的地位。由此在法律上确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对于调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古老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更多的问题。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进行奋斗,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lishijiaoan/37705.html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说课|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14课冷战的缘起_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点击::第一范文1 第一范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辛亥革命学案(课前)_辛亥革命学案

    xx学年历史学案8 《 第8课 辛亥革命》 姓名: 班级 : 学号: 【课程标准】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一、知识提纲一、背景:...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历史活动课|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活动内容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目标1.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3、《...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_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血醒的资本积累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2、在贩卖黑奴的...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_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以上条目)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2.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解放天性课|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的路线与贸易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2 掌握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二、 本课重、难点: 1.重点:...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_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印巴分治、巴勒斯坦...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