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2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 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3.节水标志
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过程)→生活用水(杀菌: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静置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 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
吸附沉淀 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大的杂志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除色素和异味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4、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还溶有可溶性杂质。
二、过滤
1、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1)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2)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3)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2、备注:
(1)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加快过滤速度。12
(2)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滤纸被水润湿后破损
(3)液体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4)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出
(5)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穿滤纸
(6)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7)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a、滤纸破损 b、液面高出滤纸边缘  c、承接滤液的烧杯水不干净
3、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1)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2)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
     (3)注意:①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④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
三、硬水与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3、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或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4、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6、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 关系
纯水 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水 混合物,常呈浑浊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转化: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huaxuejiaoan/37529.html

  • 燃烧狂少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教学过程:复习:比较mg、c、s、p、...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_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酸和碱反应生成什么】《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_第五章金属与矿物(沪教)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重点难点: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3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4 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5 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1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形式,它的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一种有序发展的进程,不仅使化学学科知识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授,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在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在长...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_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 本文作者:news 发表时间:XX-10-21 作者单位:school 联系方式:hdzhang1015@diyifanwen com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这珍贵的45分钟,我相信我们是最精彩的,最优秀的,相信吗?那么就通过这45分钟来展示我们的魅力吧!我为大家准备了三张图片请看...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课题2 氧气命题落点1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矿物与冶炼_九年级《金属与矿物》期末复习提纲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 10。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 2019年中考化学及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