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指示剂引课】从指示剂引发的思考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化学教案】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酸和碱》的单元教学中,讲述到有关酸碱指示剂的知识: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书上介绍了有些有色的花卉和果实中的色素,遇到酸、碱的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做指示剂,学生感到很有兴趣,由此我给了学生一个课外的活动与探究──自制指示剂。

学生先后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并且上台为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杰作”,介绍自己提取指示剂的过程,然后他们尝试用我为他们提供的已知酸碱溶液分别与自制指示剂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以下几种。

(1)化学课代表用蝴蝶兰花瓣提取了一瓶汁液,色泽是非常纯正透明的紫色,学生介绍:用的是稀释后的医用酒精提取的;与酸作用显红色(水红色),与碱作用显黄色(一种淡雅且明显的黄色)。

(2)有一位学习上的“问题学生”用一只拇指大小的小塑料药瓶,装来了他的“产品”──胡萝卜汁,这让大家也吃惊不小,该学生介绍说他的酸碱指示剂是用“老白干”泡制的。与酸作用时,效果不很明显(可能是残渣未过滤干净, 也可能是被汁的本色掩盖了),与碱作用显黄色,效果不错。

学生其他的主要作品如下表所示。

这次的探究实验使我惊喜于学生的潜力和愿意尝试、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当然他们的作品也赢得了教师和全体同学的掌声。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指示剂的探究活动引发了我对新课标、新教材一连串的思考与感悟。

1.新教材对每个化学教师都是全新的挑战,它更为化学教师提供了一块绝好的“创新教育”舞台,使我们的化学基础教育教学又焕发出了活力与生机。

新教材对教师的“师之道”──我们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方式带来了强烈冲击。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认识到对新教材应秉持新观念,从多种素材、多个角度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来过分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倾向,从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接受化学启蒙教育,提高科学素养入手,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汲取与感悟化学知识。

我曾设计了一堂“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课,其中有两个探究活动是:(1)维生素c的酸碱性情况的探究;(2)“正林瓜子”瓶内干燥剂的探究。我曾担心这堂课的实施效果,因为它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课前,我让学生自备了些日常物品,如:白色的果冻小盒28只(当烧杯或试管用);饮料吸管28根(做玻璃棒用)等。我也准备了些常见物品,如:一瓶维生素c(100粒);冰淇淋小勺16只(当药匙用)等。在课前的准备中,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装备”是否符合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流程是否合理可行。其间充满了乐趣,而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一些化学实验筹备阶段的小常识。在课堂上学生用来自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着小组合作探究、猜想、小组互评、讨论、思考、交流……课堂上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进行设计与探究,让学生在发现“塑料吸管、果冻盒子”可能就是精密化学仪器的“最原始雏形”中快乐,真正体味“日常生活点滴中都有化学知识,化学并不是修行炼丹那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学生原话)。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学生积极的参与过程,师生的良性互动,同样也激发着教师的极大的教学热情,共同体验着化学教与学的乐趣和价值。应该说要以旧教材乏味的逻辑知识灌输方式,来达到现在这样的整体教学效果,操作难度是很大的。123

2.对新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我认为应该将精力倾注于改变以往过分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注意反映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化学学习的乐园。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素材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通过联想、交流、归纳等方式,运用课外资料和其他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充分培养、扶植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运用教材突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采取探究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在对探究实验的设计、评价、反思、小结等过程中,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得以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新教材中有一个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其中有一步骤要求: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对于这一实验,记得在新教材培训时,曾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说,此实验操作要很成功并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确实较难,其对蜡烛大小、熄灭方式等方面均有要求。因此,在组织学生准备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自行准备蜡烛等日常生活中易找的实验用品,还特别强调要带大一些的蜡烛。

学生准备的实验用具(蜡烛)颜色多样、大小不一,其中不乏符合实验思路、想法独特的用具设计,例如:初三(9)班学生将矿泉水瓶子截去上半部分作为塑模,熔制了一枝大蜡烛。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过程中,我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点“白烟”这一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充分讨论设计“熄灭蜡烛及收集白烟”的方案。得出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用嘴吹灭的;用烧杯盖灭的;用湿布捂灭的;等等。但学生的结论也在逐渐趋向一致:方案的关键在于让“白烟”集中,飘散得越少越好。最让我惊喜的是初三(2)班的学生设计的方案颇具独创性,并且实验效果也是最理想的,其方法是:无需点燃蜡烛,而用带有较旺火星的木条,以火星紧煨着烛心,慢慢地就会有一股清烟产生,烟状凝而不散,此时即可点燃白烟,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极佳。这个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其他学生很是兴奋,叽叽喳喳地热烈讨论起来,恨不得自己能拍着脑门一下子想出更高的招儿来。

我对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动手更动脑的热情给予肯定,对学生新颖巧妙的想法予以鼓励,课堂氛围充分活跃起来了,我指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改进探究方案设计,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感受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的多样性,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体验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欲望。这一教学目的达到了,而比这堂实验与探究课的教学目的更深远的教育意义,我看到了!学生变得更加关注实验、关注探究、关注化学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让我们欣慰的呢!

3.新教材需要新摸索、新经验。好的经验和方法要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况且,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打造基础最为关键的时期,学生的学习耽误不得、教师的教学耽误不得,时不我待!正是这一矛盾,为教师之间在新教材的学习、交流、互动、成长中提供了或者说“逼”出了一个机不可失的好机遇:新教材开放性、社会性、多角度性的突出特点为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搭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新教师的成长和经验的丰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界面。我觉得在新教材教学中,在我们引导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地给自己装上开放性思维的翅膀,在教研中充分学习和汲取其他教师有益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其综合素质,这才是正确应对挑战之道。123

在听一节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设计观摩课中,关于“燃烧条件”的实验演示:热水中白磷燃烧操作,整体过程我最关注的就是那粒白磷的“命运”,氧气是如何运输进去的?教材上采用的是用玻璃管向其中通气。如何通呢?有的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向里面吹气,但由于气流的原因,水中的白磷很不“老实”,四处游走,而且容易浮上水面而燃烧,这样的结果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水火真是不相容,白磷要燃烧只有离开水,白磷在水中“烧”不起来。那么,如何避免误导的发生呢?

该教师采用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在带分液漏斗的锥形瓶中反应来产生氧气,将产生的氧气沿导气玻璃管直接通入水中(用该操作不但可为水中的白磷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复习巩固了氧气的制取知识)。但实验中气流还是将白磷送上了水面,效果还是不理想。

我校教师设计的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较好的方案是:用一支大试管倒扣直立于水中,试管口一定要把白磷恰好罩住,此时会很清楚地看到白磷在试管里面的水中燃烧的现象。这样问题也反映得很清楚:白磷在热水中是否可燃,关键看是否有充足的氧气,并不是水火不相容。

由此可见,只要大家的奇思妙想都拿出来分享,我们的化学教学就会少走弯路而事半功倍,共同成长、进步。

4.传统的教材中,化学术语的内容过多,某些计算的要求过高,给初中学生学习化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内容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文字简洁且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素材和方法,将多样和生动的学习方式融入其中。

这些特点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依据,教材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并解决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创造了条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如何充分显现新教材的优点,发挥它应有的教学功能,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通过了解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其运用所掌握知识将要探究的物质联系起来的程度,并从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所反馈的各项信息情况,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确实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可以反映出学生现有的三种能力层次:第一类是成绩好,操作差,不能活学活用;第二类是成绩好,实验也好,属于用学俱佳型;第三类是成绩不好,但平常爱动手、动脑。在新教材的分层次辅导教学中,第三类学生是收益最大的,进步最快的,他们从实验操作中知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更大的作用是激发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素质量化的依据,也直观地说明了分层次教学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对他们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素质;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要促尖拔高,让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第三类学生教师要不断激发与保护其学习热情,将这份热情转化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动力。

近一年的新教材的教育教学中,我的思考与体会还有很多,例如新教材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都给了我许多启迪与联想。但总而言之,我们的学生虽然各有差异,但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具有巨大的汲取知识的潜力,特别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化学素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培养与提高,同时在学习中不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潜力正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启发、挖掘、引导。因此,作为一位现代教育工作者,面对新教材、新理念,“以学生为本”绝不能是一句空话,实践中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展开思考与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尽情汲取知识的甘露。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huaxuejiaoan/37361.html

  • 燃烧狂少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教学过程:复习:比较mg、c、s、p、...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_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酸和碱反应生成什么】《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_第五章金属与矿物(沪教)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重点难点: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3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4 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5 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1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形式,它的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一种有序发展的进程,不仅使化学学科知识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授,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在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在长...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_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 本文作者:news 发表时间:XX-10-21 作者单位:school 联系方式:hdzhang1015@diyifanwen com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这珍贵的45分钟,我相信我们是最精彩的,最优秀的,相信吗?那么就通过这45分钟来展示我们的魅力吧!我为大家准备了三张图片请看...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课题2 氧气命题落点1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矿物与冶炼_九年级《金属与矿物》期末复习提纲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 10。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 2019年中考化学及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