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知识框架】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
【jiaoan.jxxyjl.com--教学文摘】
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记叙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 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 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 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 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4.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6.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7.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几种修辞: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突出人物性格。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其他修辞:借喻、借代、顶真、通感、呼告、反语、引用、双关等
8.记叙中心和详略:
详略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
二.中考考点分析:
1.如何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
(1)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2)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a.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b.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从而归纳中心思想。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弄清事件所包含的意义,宣传的道理,然后归纳中心思想。
c.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
d.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入手。记叙文章的抒情和议论成分,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中,多次赞美白杨树,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抒情成分,就充分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e.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
总之,归纳中心思想,要注意尽可能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和写作背景,要充分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代替中心思想。
3、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1) 重点词语:
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
A、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B、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如《小橘灯》的结尾:"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言外之意。
C、重点词语还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 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
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
修辞句要看运用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
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总结性语句包括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性语句。分析时应答出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及句子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情感。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线索、照应前文(首尾照应)。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4、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⑨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赏析中涉及写作特色则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找出文章在这几个方面里最突出的一、二个方面并要具体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A、分析中心:看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B、分析选材:看材料是否典型、新颖,详略是否恰当等。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20多个事例中选了3个典型写入文章。《桃花源记》头尾略写,中间渔人所见所闻详写都是文章的重要特色。
C、分析结构:看头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层次是否清晰。
D、分析表达方式:主要是五种表达方式在以某种为主的情况其他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和搭配。
E、分析顺序。看文章运用了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F、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前后照应等。
其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G、分析语言: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⑴从语言的基本要求看:是否准确、精练等。
⑵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是运用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⑶从语言的感情色彩看:是幽默还是讽刺还是庄重沉郁、是冷漠、悲凉还是欢乐喜悦……
⑷分析人物是否个性化:即人物语言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
语言特点可从下列词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说明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知识性和科学性是主要特点。
2、分类:
(1)从内容上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分: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包括程序顺序)、空间和逻辑。逻辑顺序可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从部分到整体等。
4、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强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6、语言特点:准确、简明
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
体现在三个方面:
(1)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2)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
二、考查要点与命题趋势:
1、考查要点:
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分析说明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
③熟练判断说明方法 。
④理解文中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准确性这一点 。
⑤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2、命题趋势:选材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关注科技发展等。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仍是命题重点,但更重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议论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服人。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反驳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
4、 议论文的结构 :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具体)结构:
并列式(横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层进式(纵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5、论证的方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6、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二.考点分析:
1、寻找中心论点:
A.掌握论点的基本知识:
(1)、论点的特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事物或问题所要发表的见解和主张。
(2)、论点的表达句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的形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3)、论点出现的四种情况:
一是文章的标题。 如《反对自由主义》文章的标题就是议论文的论点。
二是文章的开头。有许多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文章的论点,如《谈骨气》《说“勤”》。
三是在文章的篇末。文章在前面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归纳出文章的论点。
四是在文章的论证过程中提出的。
注:有的在文章的中找不到表明论点的句子,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和概括,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把握各段的关键句,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它们的共同指向,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采用逐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的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注意论点的一般位置。
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看标题,议论文标题有时是揭示论题的,有时揭示论点的,不管是揭示论题还是揭示论点,对我们寻找论点都有帮助。
2、看开头。为文之法,开篇点题。审察文章开头一段,抓住那些提挈全文内容的句子,往往可以得出论点。
3、看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常常对全文论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有时回扣中心,有时到结尾才揭示中心。
(二)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问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三)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
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一般知识:
1.特点: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的目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3.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抒情、议论性语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从文题中了解。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形式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B,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6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a.对描写对象;b.对人物情感;c.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d.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要体现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小说阅读
一.有关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
①.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生动的人物形象 ③、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二.考点举要:
1.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情节。
(1)相关题型:
如:文中说,“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2)方法指导:
先审题,弄清题目是对全文还是部分内容的概括;还有字数上的要求等。
其次通览全文,筛选有关信息。
最后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简洁连贯的句子。
2.领悟小说内涵,把握主题。
要着眼全文,对小说进行全盘地理解分析,深入挖掘,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3.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性格特征
4.环境描写:能找出、辨别并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用见记叙文阅读)
5.主人公的判断:
(1)从所花笔墨的多少判断。详写的是主人公。
(2)从文章的主题上判断。看哪个人物的刻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l 怎样解答比较阅读类的考题?
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
1、要考虑两段文字的体裁是否相同。
2、要考虑两段文字的内容是否相似、相关或相反,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3、要考虑两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体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文体特征。如说明文中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等,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语言严谨等。
-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_余杭区新课程中学语文发展性学力评价方案详细阅读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校语文教研组都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尝试。区教研室在各校改革的基础上,综合各校的评价改革经验,根据余教研(2003)第3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出“”...
-
[名人名言分类积累140条]名人名言分类积累详细阅读
一、爱国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
[咬文嚼字100个常见错别字]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详细阅读
《 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 按(安)装 2 甘败(拜)下风 3 自抱(暴)自弃 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 6 脉博(搏)7 松驰(弛) 8 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10 精萃(粹) 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14 幅(辐...
-
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故事新编”构思法例谈详细阅读
目的与要求:1、对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能掌握故事新编的一些技巧;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近几年的作文新宠,在中、高考中年年都有不少此类文章被评为满分。因...
-
[教育的真实性原则]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详细阅读
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铁皮鼓 1. 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
-
常见别字辨析手册_常见别字详细阅读
第一组: 按装 甘败下风 自抱自弃 针贬 泊来品 脉博 松驰 一愁莫展 穿流不息 精萃第二组: 重迭 渡假村 防碍 幅射 一幅对联 天翻地复 言简意骇 气概 一股作气 悬梁刺骨第三组: 粗旷 食不裹腹 震憾 凑和 侯车室 迫不急待 既使 一如继往 草管人命 娇揉造作第四组: 挖墙角...
-
古今名对联欣赏|对联中的古今中国名士详细阅读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 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 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
-
病句的常见病因|常见病因病句分析表详细阅读
病 因病 例说 明 词 ①词性误用②指代不明③搭配不当④褒贬不一⑤生造词语⑥复数词叠用①他对热情的观众表示十分的歉意。②小明追上小华,他约他去看电影。③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④我和他都住在五楼,他常上窜下跳。⑤学习光勤不奋,是不行的。⑥群众们干劲很高。①名词“歉意”用作形容词。②“他”指...
-
[古今著名城市地名对照总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详细阅读
[地理知识]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
-
写作天地看图写话_写作:表现天地之大美详细阅读
1969年5月的一天早晨,川端康成悠闲地坐在夏威夷海滨饭店的阳台餐厅里。此时,明媚的阳光正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纯净地照射着在长条桌上整齐地排列着的玻璃杯。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什么,心中一阵激动被晨光照射着的玻璃杯,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