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读书笔记

教学文摘 2015-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文摘】

 

(一)

1.读书笔记的用途

   “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器,是人的记忆能力的延伸。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把所阅书文中有价值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但能够增强记忆,储存信息,准确地掌握知识,积累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读书笔记是读者自己考自己,考考到底读书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看法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作为读书笔记就必然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日子长了,书读多了,总有体会,深入体会的过程便是思考深化的过程,思考到了精细之处,必然产生思想火花。为了及时捕捉这种稍纵即逝的火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笔记。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言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就是用“苟有可取,随手记录”的方法,坚持不懈做了三十余本读书笔记,并以此为基础编写而成的。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很重视读书笔记,他说,抄录或笔记是读书极笨极麻烦而又极必要的方法,“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可见作读书笔记不单纯是为了帮助记忆,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创新打基础。

2.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警段抄录式法  就是对一些重要的资料或关键性的资料可采用成段或成节摘抄下来的方法。

      (2)综合摘要式法  就是对一般性资料可采用记综合摘要的方法。

      (3)标题要点式法 

      就是对一些次要的资料可采用记每节标题和要点的方法。有些资料虽然按重要性而论属于前面两类,但因自己有这份资料,也可只记各节标题或要点。

      (4)文献题目式法  就是对一些更次要的资料可以只记文献题目,必要时可以增加一两句说明。

      笔记方法通常还有:索引式、卡片式、批注式、质疑式、札记式、综合式、心得式、评语式、研讨式,等等。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动脑子,或删繁就简,或深入浅出,或标新立异,所有这些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

 3  怎样做好读书笔记

      (1)要反复思考后再记 

      要记下一个问题,必须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反复的思考,让所学到的东西,在自己头脑里成为“会发酵”的知识,然后再记下来才有价值。不动脑筋,不经消化,一味抄书,抄得再多也是徒劳。

      (2)要眼看手动重点记 

      这就是说,对自己的书文,要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划线条、写评语、做批注等。可在最重要的关键字句上做记号,也可归纳出最重要的短句,把它写在所阅读书籍的上下左右或有关空隙中。这样在再次重读复习时,不用细读原文,只要看到这几个字或短句,就可以想到全页写的是什么。

      (3)要用小本子记 

      实践证明,用大本子做读书笔记不方便整理和携带。因此,做读书笔记要用小本子,一文写一张,最好是用活页的卡片作笔记效果更佳,不仅便于携带和整理,而且方便存放。

      (4)要记得少而精 

      笔记内容要经过反复推敲、琢磨,要记得精当,不要什么都记,每条笔记的字数不要太多,但笔记的条数可记得多一些,孤立的一小条,看不出学问,许多条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专题,成为一篇论文。

      (5)要加快笔记速度 

笔记的速度,在读者的思考活动中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尽管你头脑里的思考活动多么快速灵活,但如果写字速度太慢,那么很多想法就往往无法整理出来,如果笔记速度快了,读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

   许多名家学者的经验早已证实,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最好方法。据说,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就有1500本以上。列宁读过的书上,常常写有眉批,还写了读书心得、内容摘要。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时,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至于一些作家、编辑、记者,几乎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资料卡片等。同学们应从中受到启发,注重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找到一条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

做读书笔记的方式一般有四种:

一是卡片式笔记,将摘记的内容分类记在备好的卡片上。

二是摘要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将其重要内容或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三是批注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随时将自己的感悟、联想、疑问等以眉批的形式写在书上,也可以对有关语句画记号、标重点。

四是读后感式笔记,也就是针对书中的有关内容,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写出体会。

做读书笔记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边记的习惯,持之以恒,必将受益非浅。

 

 

                        (三)

许多科学家、学者、作家都深得记笔记的益处。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在学时期有一本147页的大笔记本,容包罗万象,有名作家的思想言论,有史地知识,有他自己的作文,有关于俄罗斯人及乌克兰民族的风土人情。列宁读书时,在字里行间都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页空白处,往往写有评语。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曾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谈到:“读书应做有心人,要善于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的资料,把它们写成日记。”他在积累资料中,经常把一些警句、精彩段落摘录下来,并且经常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空闲,就翻阅笔记本上记录的资料,进行思考。
蒋明谦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他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善于做笔记。他曾说过:“我认为要学好一门课,真正能掌握这门学科的内容,就需要把几种教材编写体系的异同和重点搞清楚,并选择一种教材的骨架为中心,把具体的事例都穿插进去,摆到适当的地位,写出一套自己编制的笔记。在上初中的三年中,我就这样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笔记都修改过或重写了一遍。它花去了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这套笔记对我考取几个大学预科以及后来顺利地考入本科起了很大作用。”有一次他在写植物笔记时,看到一本教科书在第一页开始就讲南瓜,他感到非常惊异,于是找来好几本生物学课本来对照,也没有找到一本是从南瓜或其他个别物种讲起的。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等原因,不妨从采用以下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
1、抄录式笔记 摘录图书、报刊、教材中与自己兴趣和学习关系密切的章节、段落。有的可以抄录对问题的论证和结论,帮助自己更深刻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和重要公式的论证。有的可简明扼要地抄录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中心思想和重要的公式图表、实验方法、实例等。
2、摘要式笔记 在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原书或原文顺序简明扼要地摘录其要点。可以把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结论、重要公式、实验结果等,按照原文顺序将它的要点摘录下来。
3、台历式笔记 同学们可以利用台历,把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箴言、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台历上。这些台历上的只言片语经过日积月累,汇聚起来却如同珍宝。台历笔记还可用来自我督促捡查学习情况,哪天记了,哪天没记,一目了然。
4、提纲式笔记 用纲要的形式抄录和用自己的话结合的方式,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将文章中的大小标题作提纲,标题之下罗列讨论的内容,这种笔记条理清楚、内容扼要,简单易行。经常编写读书提纲可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5、批注式笔记 在书中划出精彩、生动、意义深刻、关键性的词句、段落,在正文旁注明符号,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这样能起到提醒注意,指明思考重点和方向的作用;三吾两语,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便于查找;边读边划,边写边想,理解更加深入。这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复习,比较适合于中学生使用。
6、质疑式笔记 阅读中的重点准点,自己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深、模棱两可时,同学们不妨把这出一问题先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难题”成为读书的“拦路虎”而读不下去的现象,也可以避免马虎从事,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地读过去,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随着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回过头来学习,或是请教老师加以解答,这种方法对于培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7、心得式笔记 这是用自已的语言写下读书后的感受、认识、体会、启发以及收获的一种笔记。读完全书或文章后,经反复思考,才能使知识明记在心,确有所得,受读书的启示,联系实际,或长或短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构思更应写在心得式笔记中。
8、综述式笔记 读过几本或几篇同一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后,可写读书综述,在综述中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综述各种观点和思想,说明问题的现状与发展,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做笔记的方法。中学生在广泛涉猎、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写些综述式笔记,对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各种读书笔记都需要不断温习、补充和提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隔一些时候再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一方面能够巩固和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样,便会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做笔记的水平和能力。

                      (四)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徐特立先生向同学们介绍的一条宝贵的治学经验。“动笔墨”就是读书一定要记笔记。

记笔记的好处是:

(1)做读书笔记可以加强记忆。学习的成功,绝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实现这种积累和准备,光靠记忆是不行的。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过目成诵者虽有,但时间久了他也会忘记的。“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笔记使人精确”。

(2)做读书笔记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大脑是信息处理机,笔记本相当于信息储存器。在记笔记时,大脑和笔记相联系,这就像处理机与储存器的接通。它们相互作用,有时会使思维活跃起来,产生特殊的效果。在记笔记过程中,可以使头脑里原来模糊的思想清晰化、条理化。有时,还能迸发出新的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做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日积月累,笔记本就能成为包罗万象的脑外仓库,用时,打开它,丰富的词汇、名言警句、疑难题解等都会涌现出来,使人思路开阔,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4)做读书笔记可以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在知识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别人的成功经验、科技信息,在阅读时花上点时间记上几笔,存储起来,用时会很快查找到,避免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搜寻之中。
记笔记的种类很多,提出几种常用的供你参考:
   1. 简单的阅读笔记。可以按快速阅读中提出的七项“定势”要求去做,以逐步提高阅读质量和初步养成阅读习惯。
   2. 摘录。这是常用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读者根据自己对读物的理解,从中摘要抄录认为有用的句子或章节。这样做,既能积累知识、储存资料,还能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经常这样做,摘录的材料多了,定期整理、复习,还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产生新的见解。特别是在学习研究有关的问题时,积累的摘录笔记可以即时提供资料,供分析归纳,帮助思考,启迪智慧。
   3. 内容提要。这是一般适用于内容较为艰深或篇幅较大的书文。写一遍详细的内容提要,其效果比重读一遍要好得多,对于加深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这种阅读笔记能够从中看出书或全文的梗概。写这种笔记要统观全篇,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语言要准确、扼要。
   4. 评述。评述是带有评论性质的概述,不仅要表达文章的内容,还要简单地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读书要学会独立思考,要会判断、评价。评述就是锻炼这种能力的一种方法。
   5.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它包含着“读”和“感”两方面的内容,它是由“读”引出的“感”,“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深化,因而写读后感要善于在领会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思想和主旨,萌发切实的感受和体会。

                  

(五)

文中认为做读书笔记有四种方法: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
摘录式。

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

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

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哪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

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读书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周振甫:谈谈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三种写法:“提要钩玄”、“采花酿蜜”、“开山铸铜”。

提要钩玄。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采花酿蜜。

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如朱熹的《朱子语类》: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系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又龚自珍《已亥杂诗》: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开山铸铜。

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末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
      以上三种读书笔记的写法。主要是第一种摘记的写法,就是写摘记时,不要只抄警句或摘要点,还要用心想一想,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来,那样的读书笔记才是自己的。即使自己的意见不成熟,积累得多了,也可以看出自己思想发展的过程,是有用处的。至于采花酿蜜是较高的要求,对文艺作品读得多了,有比较,就会产生各种看法,这种看法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也就是属于采花酿蜜这一类,所以这样的读书笔记,也是可以写的。写摘记的读书笔记,积累得多了,自然会产生写采花酿蜜的读书笔记来了。至于开山铸铜,这是属于学术研究方面的读书笔记。对某一个问题发生兴趣,搜集有关这一问题的材料来进行研究,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读书笔记来。因此,这里说的后两种笔记,虽然要求高一点,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写出采花酿蜜的读书笔记来;在研究问题时,在作学术研究时,写出开山铸铜的读书笔记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wenzhai/35923.html

  •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_余杭区新课程中学语文发展性学力评价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校语文教研组都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尝试。区教研室在各校改革的基础上,综合各校的评价改革经验,根据余教研(2003)第3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出“”...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名人名言分类积累140条]名人名言分类积累

    一、爱国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咬文嚼字100个常见错别字]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 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 》(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 按(安)装 2 甘败(拜)下风 3 自抱(暴)自弃 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 6 脉博(搏)7 松驰(弛) 8 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10 精萃(粹) 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14 幅(辐...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故事新编”构思法例谈

    目的与要求:1、对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能掌握故事新编的一些技巧;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近几年的作文新宠,在中、高考中年年都有不少此类文章被评为满分。因...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教育的真实性原则]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教育的真实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铁皮鼓 1. 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常见别字辨析手册_常见别字

    第一组: 按装 甘败下风 自抱自弃 针贬 泊来品 脉博 松驰 一愁莫展 穿流不息 精萃第二组: 重迭 渡假村 防碍 幅射 一幅对联 天翻地复 言简意骇 气概 一股作气 悬梁刺骨第三组: 粗旷 食不裹腹 震憾 凑和 侯车室 迫不急待 既使 一如继往 草管人命 娇揉造作第四组: 挖墙角...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名对联欣赏|对联中的古今中国名士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 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 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病句的常见病因|常见病因病句分析表

    病 因病 例说 明 词 ①词性误用②指代不明③搭配不当④褒贬不一⑤生造词语⑥复数词叠用①他对热情的观众表示十分的歉意。②小明追上小华,他约他去看电影。③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④我和他都住在五楼,他常上窜下跳。⑤学习光勤不奋,是不行的。⑥群众们干劲很高。①名词“歉意”用作形容词。②“他”指...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古今著名城市地名对照总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地理知识]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 写作天地看图写话_写作:表现天地之大美

    1969年5月的一天早晨,川端康成悠闲地坐在夏威夷海滨饭店的阳台餐厅里。此时,明媚的阳光正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纯净地照射着在长条桌上整齐地排列着的玻璃杯。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什么,心中一阵激动被晨光照射着的玻璃杯,晶莹...

    发布于:2015-1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