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心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材分析:《心声》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但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小说,在本单元的另一篇讲读课又是《三国演义》节选,因此它的重要无需多言。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小说的阅读知识,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明确“心声”的含义;第三课时结合学生的习作《心声》,品评小说的语言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准备: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任务。1、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2、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片断朗读、分角色创造性朗读(根据朗读和表现需要自行取舍)

教学过程 :

一、学生自主学习:①日记续写朗读,②读报,③推荐座佑铭。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学习,我们对《心声》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黄蓓佳的《心声》一课。本节学习任务有二项:①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②理解心声的含义。

师:首先,我们有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为我们再现这堂特殊的公开课前后发生的故事。

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注意黑板上的这几个字,刚才朗读的同学读音不准确。我们共同温习一下。

生(齐):擦 (cā )      害怕 (hài pà )          祷告(dǎo   gào )

(评: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强调基础知识及时准确)

师:同学们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齐):张--!

师:为什么?

生1:声音洪亮,有感情。

师:是啊,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感情充沛,的确很好。还有谁比较好?

生2:张--!

师:为什么?

生2:她模仿老师的语调特别逼真。

师:有同感吗?

生(齐):有!

师:这组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优点吗?

生1:我觉得他们对课文进行的删减处理得好,既节省了时间又没丢情节。

师:你听得很认真!这组同学创造性的处理课文的方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大家发现没发现,这个小组的朗读有一个小问题呀?

生2:爷爷没说话。(笑)

师:可怜的“爷爷”没有说话的机会。看来,我们在准备分角色朗读前角色间读前充分的的沟通是很必要的。现在谁能给大家说说,下一次让你组织分角色朗读你会怎样做?

生:我首先选人,选朗读好的。(师生笑)然后,给合声音特点分工,然后按分好的角色试一遍,看看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就考虑删去一些内容,留下重要的,就像张--这组这样。(师生笑)要是时间太短,还得让平时写作文好的组员,给台词少、又挺重要的人物加几句话,然后再全体练几遍。保证万无一失。(师生再笑)

(评:对分角色朗读,有评价,有指导,引导学生做总结,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该项知识的认识)

师:看来受了这一组的启发之后,我们的同学足可以兼职当编剧和导演了。(学生笑)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组同学帮我们回顾了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形象,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几个词语概括出你们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说出你这样概括的依据。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针对性点拨指导)

(评;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讨论中,教师边巡视,掌握讨论进程,一边又选择的加以点拨。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思考)

师:现在谁来先说说队李京京的印象?

生1:李京京:勇敢——在课文的第2和4自然段,他在公开课上,没有人敢举手朗读的情况下举起了手,表现他勇敢。

师:嗯,不错。(教师板书)

生2:在课文的第20和59自然段,他每次读到这个故事就想起乡下的爷爷,这说明他铭记亲情, 渴望亲情。(教师板书)

师:京京读到这个故事时除了想起乡下的爷爷还想起谁了?

生3:想起了妮儿。

师:这说明什么?

生3:他不仅渴望亲情,也渴望友情。

师:很好。(教师板书)还有谁补充?

生4:他还天真率直——赵小桢读得不好,他当众指出来,一点也没考虑可能会得罪别人。

师:同意吗?

生(全体):同意。(教师板书)

师:还有补充吗?

生1:李京京还很固执。

师:怎么知道的?

生1:当他第一次要求读课文被拒绝后,没有放弃,自己偷偷在树林里读,还听同学们读,而且诚恳地提出建议,被同学们奚落后,在公开课上,冒着可能被老师再次拒绝、被同学嘲笑的危险,再一次举手请求读课文。

师:你分析得很细,很好,但是从感情色彩上“固执”多用作贬义词,你能换一个褒义词,或中性词吗?

生1:……坚持,不好。想不出来。

师:其他同学帮他一下忙吧!

生2:执著。

师:(向生1)怎么样?

生1:好!(教师板书)

(评:不包办代替,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能力)

师:李京京为什么对读这篇文章如此执著呢?

生1: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 “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很好。京京从第一次要求读课文被拒绝到最后成功,经历了几次小的转折,此间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我们不能不被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

  我们把目光再投向程老师, 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1:“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在程老师眼中李京京是个“坏”学生。

    生2: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程老师干干脆脆的回答,“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

   师:大家不仅目光如炬,而且很有勇气和见地。下面就让我们来评价一下程老师吧!

生1: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弄虚作假,爱慕虚荣。(教师板书)

生2:带有色眼镜看人,根本不懂教育。

师:好严厉的批评啊!看来大家是很难喜欢她了,是吗?

(教师目光询问全体,有人点头。)

(评:有目的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人或事物,并客观加以评价。)

生1:我认为这样评价老师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1:在一所学校里,为什么选老师上区公开课?说明她教得好,她有能力也有水平,是个好老师。课文第5段说她“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还有公开课前,她认真的安排也说明她很认真好强,虽然弄虚作假了,那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呀!难道不值得原谅吗?

(学生片刻沉默,教师以目光询问、等待)

生2:我也同意她的看法,我们对老师太苛刻了。她并非不懂教育,公开课上,当她在无奈之下叫了李京京,并听了京京读完一段之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她让李京京把课文读完,正说明她要用这种方式表现对李京京的重新认识,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歉意,这说明她是懂教育的。

生3:我也认为她知错就改,她仍然是个好老师。(教师完善板书)

师:同学们的善良和宽容真的让为师感动,我相信在座的其他老师一定也像我一样,你们为我老师们也上了一堂课,让大家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圣人,有时也会被名利困扰,犯下一些错误,甚至急功近利,忽视同学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宽容和真诚的理解是最好的药方,足以根治爱繤虚荣的顽疾。老师如此,我也是如此。作为老师的我,从程老师的这节课中,受了很大的教育,那么,同学们你们从李京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1:要勇于追求,不怕失败。(师点头表示赞同)

生2:要铭记亲情和友情。(师点头表示赞同)

生3: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优点。

生4:遇到挫折,不要轻言放弃。

师:是呀,同学们,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遭逢逆境,当你纯真美好的愿望,被人拒绝、甚至招致嘲讽和奚落,你是选择放弃追求,从此灰心丧气,还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李京京同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不气馁,不抱怨,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精神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掌声。

(评:由课文内容自然过渡到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之中)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故事虽然写于80年代,然而今天读来仍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般。从同学们的朗读到对人物的评价,无不渗透着你们对人物的爱憎,我想此时此刻对“心声”的含义,你们一定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生1:是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生2:是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生3:是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4:是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生5:还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心声,是渴望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心声。

师: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有呼唤教育回归自然,呼唤理解和沟通的心声。以上的这些,恐怕连作者自己也不曾一一想到。带着对“心声”的独特理解,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主题吧!提炼小说的主题可以借鉴概括记叙文中心的方法。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参考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格式。

(评:利用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既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又因材施教,令基础薄弱的同学有所遵循,基础好的同学则可实现超越。)

生:本文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率直、渴望亲情友情、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学生形象,启示老师们应当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生:本文通过李京京执着追求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塑了一个天真、率直、执着追求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对自己的理想不要轻言放弃。

师:真棒,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生:本文通过一堂公开课前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弄虚作假。

师:太特别了,你突破了老师给定的格式,而且还从文中习得了一个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很有见地,也很有个性。

生:本文通过一个男孩在语文课上,渴望表达亲情和友情故事,启示我们要永远铭记亲情,也告诉父母老师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避免他们受到心灵的伤害。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而又有爱心的好孩子,同学们,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人物去分析课文时,我们发现小说展示给我们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一篇好文章犹如一颗七彩钻石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美丽,我们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文章的内容上,让我们用聪慧的眼睛去另觅文中的闪光之处。大家不妨交流一下。

(学生小范围讨论,教师稍作巡视)

生1:本文表现人物时,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里活动,特别真实。

师:请举个例子。

生1:文中第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第13段“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表现了李京京想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又担心被拒绝的心理。

师:很好,很准确。

生2:文中对李京京的心里描写真实感人,如第17段“她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相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师:是呀!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本文用了第三称来叙述故事,同时运用了多段心理描写,非但没有产生强加于人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真实自然,这种描写方法叫做内心读白。此法运用恰当,与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一样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同学们,当我们带着对李京京的无限留恋与本文告别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多了一面镜子。我从“老师”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你们更教会了我善良和宽容。我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让我们彼此用宽容和爱搭起真诚的沟通和理解之桥,

携起手来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生(全体):愿意!

师:今天让我们也以“心声”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将今天这堂课上的感受记录下来,将你想对老师或家长说的话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全体):好!没问题!

教学反思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一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

上这样一节课的本身,对自己就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拿任课教师与“老师”作比较。但当自己聆听学生们对人物的理解时,我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无论是平日里怎样淘气、怎样的不愿学习的学生,对他们心目中的老师都是宽容的,这种宽容不带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使教育者本身也深受教育。但是,与此同时我清醒地感觉到: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不再是永久的,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职业道德作出较为公正的判断,紧紧依靠威严是不能让学生永远臣服的。特别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只有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才能真正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语)!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思维活跃,,善于根据课堂活动及时调整预先设置的板书等教学内容,如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归纳中,对学生的意外之言、不期之语能灵活应变,从不同思路予以肯定和指正。在对“心声”多重含义及文章主题的挖掘中,教者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思维清晰化,大有拨云见日,水到渠成之感。教学中,注重学生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雄辩恰恰说明平日功夫之深,可谓百花齐放。

从总体看,内容紧凑,安排合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了教师极强的教学能力和极高素质。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展示。略显不足,教师教态稍显严肃,若能将更亲切的笑容展示给学生,更能锦上添花。

附录:

1、教案设计     

课    题:《心声》 

教    者:白   霞                时间:2004年11月

知识与技能: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课前三项)

二、导入  :情节——分角色朗读

三、讲授新课:

1、  分角色朗读;学生、老师评价。

2、  分组自由探究:

3、  交流探究所得,概括人物性格,理解“心声”的含义。

              A李京京

B程老师

C“心声”的含义

4、  概括主题

      四、迁移:由内容—>写法

五、作业 :习作《心声》

板书设计 :

                        心声     ——————     含义

          李京京        勇敢   执著                    锻炼和展示自己                                   

                       铭记、渴望亲情(友情)       渴望肯定、理解和尊重

                        天真   率直                    铭记、渴望亲情

                                                渴望家庭温暖

                                              渴望老师关心爱护  

老师           弄虚作假                     渴望教育回归自然

                 爱慕虚荣                               

                      认真,好强、自信                  渴望理解和沟通                     

知错就改                          …

 

主题:本文通过                                          的故事,塑造了            

                   形象。启示我们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619.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