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神五上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课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课时:一课时
思路方法:重点在于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要学以致用,多联系现实
教学步骤
导入: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贾永,曹志,白瑞雪,新闻工作者,发表于XX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
2、基础积累
翌(yì)年  横亘(gèn)  橘(jú)红  九霄(xiāo)  酝(yùn)酿(niàng)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
横亘:山脉桥梁等横跨、横卧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3、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方法点拨: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具有结构简单,构建清楚的特点,所以学习本文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来整体把握文章,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学习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归纳。
能力提升:
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分析鉴赏
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文中开始写了神五的发射现场,按照新闻的一般写法,接下来应该报道神五航天的有关情况,但文章却笔锋一转,写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这样写,是否符合新闻的要求?
拓展研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意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的衔接在一起。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有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五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12345
《飞向太空的航程》配套练习题
追踪练习__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载货    登载    刊载    转载    b.落伍    落选    落枕    落炕
c.直角    画角    口角    角色    d.喷壶    喷泉    喷射    喷嚏
解析:d项中的"喷"都读pēn;a项前一组中的"载"读zài,后三组中的"载"都读zǎi;b项前两组中的"落"都读luò,后两组都读lào;c项前两组中的"角"都读jiǎo,后两组中的"角"都读jué。
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静侯落伍测试一鼓做气   b.翌年开僻尘封不同凡响
c.透露联名苛可惊天动地   d.酝酿横亘辉煌耸人云天
解析:a项"静侯"应为"静候","一鼓作气"应为"一鼓作气";b项"开僻"应为"开辟";c项"苛可"应为"苛刻"。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______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
(2)就在两千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碧江谷地______,一天内攀登500米高的山岭,又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3)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______咨询,解答家长们提出的问题。
a.延续考察进行  b.沿用考察提供  c.沿用考查提供  d.延续考查进行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延续"和"沿用"都有承接因袭的意思,前者偏指连续,后者除了承袭外,还有使用的意思。①句用"沿用"语意更全面、准确,排除a、d。"考察""考查"都有调查、研究、弄清情况的意思。"考查"侧重表示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考察"侧重表示实地调查、深入细致的观察。结合语境,②句应选用"考察",据此可排除c。另外,③句选"提供"突出了"儿科大夫"行为的主动性、连续性。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此成语用在b句中恰到好处。a项中"汗牛充栋"使用不当。"汗牛充栋"本义是形容书籍很多。而a句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很多,用"汗牛充栋"仅表示多是不恰当的。c项中"洗心革面"也适用不当。"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过,也可以说革面洗心。刊物讲究创新,讲究版式的新颖,但用表"彻底悔过"的成语不当,且此句也并未说明"过"在何处。d项中"左右逢源"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此成语重点侧重"做事",而d项中则强调"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无法落实"做事得心应手"。因而此成语也使用不当。   答案:b12345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婉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科学家们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解析:a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b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个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c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能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等,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答案:d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XX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解析:a选项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不到"之意;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表示不满,也可以是对围观者表示不满。
答案:b

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所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5日神五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不同凡响的一次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12345
[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叙述航天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新闻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XX)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XX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XX年1月10日、XX年3月25日、XX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XX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XX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12345
1、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www.xkb1.com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四)小结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héng)[ 应用光学家。 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淦(gàn)昌[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   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chí)[ 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㈤、 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㈥、作业: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84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