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主要内容|《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见词语表);
  2. 分析探讨课文题目的意义;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
  3. 归纳课文各部分大意,并能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4、了解这篇记叙文的特点是: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文并茂。
  5、学习运用课文主次勾连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把零碎的材料结构成篇,使文章自然熨贴,紧密严谨。
6、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格和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与坚持对敌斗争、坚信革命必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探讨文章主旨。
  2. 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或其他方式出示下题,要求学生选择一项准确的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写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的理解是:( )
  (1)忘却了刘和珍君等勇士壮烈牺牲的情景,作者才能提笔写文章继续战斗。
  (2)作者担心人们即将忘却这笔血债,有必要写点东西为历史留下血债的确凿证据。
  (3)正是为了使人们不忘却,要记住这笔血债,要奋起反抗,不要苟且偷生,才感到有写文章记念烈士的必要。
  订正答案后导入新课:在高中一册里,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刘和珍等用杂文手法写的记实性散文,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类事件同一体裁的文章(板书课题)。
  (用投影仪或其他方式展示下题。)
  对于这个语意曲折含义隽永的标题有不同理解。请选择最正确的一项:( )
  (1)为了忘却他们才记念他们,只有记念了他们,才能使自己安下心来战斗。记念正是为了不忘却。
  (2)忘却就是要摆脱悲哀的重压,才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战斗;记念死者,留下愤怒来激扬斗志。
  (3)忘却加强了记念的深意,忘却和记念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忘不了才写记念,记念就是忘不了或怕别人忘了才写记念文章。
  (4)忘却是表述强烈悲愤心情的反语,是激愤的反语,是不能忘却的反语。
  (5)作者确实是想忘却,是完全照直说的大实话,想忘却而苦于不能忘却,正显得战友情浓,龙华恨重。
默读课文
  1 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了解时代背景,弄懂生字新词,勾画难句;
  2 读后编写各部分大意;
  3 确定一项对标题的正确理解;
  4 思考两个问题:
  a、本文是怎样结构材料的?
  b、作者是如何写五位烈士的?
  5 教师在黑板上分块标出一、二、三、四,让四组学生板书疑难问题。
检查评改
  1 解决生字新词(尽量引导学生回答)
  不屑——认为事物轻微而轻视不做或不接受。
  隐约其辞——形容说话含含糊糊,躲躲闪闪。
  仓皇失措——匆忙、紧张,害怕而不知所措。
  迁怒——受了甲的气而拿乙出气,或自己不如意时对别人生气。
  永诀——诀,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措词——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
  禁锢——束缚,强烈限制。用于落后或反动势力对进步革命活动的禁止和抑制。锢gù。
  被难——因灾难或重大变故而牺牲。
  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123
  2 指名学生说出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3 讨论确定对标题的正确理解。
  4 启发学生提出难句,引导大家共求答案,教师订正(参看资料)。
  表情朗读课文,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后试填下表。(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适当留出空格让学生填写。本课四张表及作业题需事先刻好。)
  提问:作者写的白莽的三次见面,是怎样表现白莽的性格特点的?(一边讨论,一边板书。)
  第一部分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二部分:记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问题讨论:
  1 哪些材料写出了柔石的“硬”和“迂”?(复述)
  2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
  3 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格?(板书)
  单纯 忠厚 善良 质朴
  讨论:第三部分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部分交代白莽、柔石同时被捕,由此过渡到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4 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第四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四部分 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
  提问讨论:
  1 引用高僧道悦“坐化”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批判道悦束手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
  2 这部分在写法上与前三部分有何不同?(前三部分以记叙为主,这部分以议论兼抒情为主。)
  全班表情朗读第五部分后试填下表:
  第五部分 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
  提问讨论:
  这部分引用向秀的《思旧赋》有什么作用?(作者处境与心情跟向秀同类,借此以古喻今,抒发自己悲伤心情,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反动派的极端愤恨。)
  总结:作者全文引用了三个典故,处处围绕着对革命烈士崇高形象的歌颂,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揭露用意十分深刻。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认真理解。
布置作业
  1 填空。
  ①本文记念的五位青年作家是:赵平复又名 ,徐白又名 , ,冯铿又名 ,李伟森又名 和胡也频。
  ②“而在这三十年中”是从 年起的三十年。
  ③“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是指 年 、 被杀, 年 运动, 年 惨案, 年 政变等几件大惨案。
  ④“夜”象征 ,“路”象征 ;“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与前文的关系是 。
  2 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填上序号。
  ①“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这里不用“悲哀”其原因是 。
  a 作者为战友被害而悲哀,为敌人残暴而愤怒,只用“悲哀”表达欠周。
  b 也可用“悲哀”,但名家已用了“悲愤”,改用“悲哀”似乎难以服人。
  c 只能用“悲愤”,只悲哀不悲愤就显不出作者的革命性了。
  ②“将悲哀摆脱”,这里不用“悲愤”,原因是 。
  a 既摆脱了“悲哀”,又摆脱了“悲愤”,那就不能表现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了。123
  b 作者要摆脱的是悲哀,留下的是更深沉的愤怒;若改用“悲愤”,那就连愤怒也摆脱了。
  c 其实“悲哀”和“悲愤”都摆脱了,才好轻装上阵,更好地和敌人斗争到底。
  ③“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他的哪篇作品里也表现了这种精神?答 。
  a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表现过这种关怀爱护革命青年的精神。
  b 在《孔乙己》中表现过这种自甘受压迫遭摧残的精神。
  c 在《一件小事》中表现过这种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3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本文通过对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五位革命烈士的深沉追忆,歌颂了他们的崇高品质,抒发了作者无限悲愤之情,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
  ②本文是一篇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具有战斗性的杂文。( )
  ③本课文末用省略号,说明是节选的,后面尚有未选入的段落。( )
  ④“左联”五位烈士被害的消息,上海报界“不敢载”是指想载而怕触犯敌人的胆小鬼,“不愿载”是指明哲保身不肯得罪敌人的糊涂虫,“不屑载”是指仇视革命的小爬虫。( )
  ⑤本文涉及的人多、事多,材料零碎,内容庞杂,作者之所以能结构成篇,感人至深,在于他引用了三个典故,突出了中心。( )
  课外阅读本单元“基础知识”
第三课时
  检查订正前课作业:抽查学生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表情朗读第五部分。
  提问讨论:
  1 本文涉及的人多、事多,内容庞杂,材料零碎,可为什么又显得结构谨严呢?
  2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3 除了写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7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