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思想教育: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英勇斗争的精神。

    理解: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鉴赏:课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等。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刘和珍,讲读第一、二部分。(一课时)

    1、阅读注释①,了解背景与刘和珍。

    2、阅读“提示”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分段讲析内容(见书);(习题穿插于讲读中)

      ②理清结构;(见板书)

      ③诵读课文。

  〖板书〗

                              ┏纪念烈士

      ┏一、写作缘由:悲哀愤怒┃

纪念的┃                      ┗揭露敌人

  目的┃            ┏要象猛士──直面人生

      ┗二、写的必要┃                      (唤起民众)

                    ┗不做庸人──暂时偷生

二、讲读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一课时)

      ①分段讲析内容(见书);(习题穿插于讲读中)

      ②理清结构;(见板书)

      ③诵读课文。

  〖板书〗

      ┏三、交往始末:暗自诧异──微笑、温和(不为势利所屈)

      ┃                            ┏府门前喋血┓

      ┃            ┏刘:微笑、和蔼┃          ┃

纪念的┃四、遇害事实┃              ┗棍棒的伤痕┃(不爆发

  内容┃            ┃              ┏惨象不忍视┃就灭亡)

      ┃            ┗敌:下劣、凶残┃          ┃

      ┃                            ┗流言不忍闻┛

      ┗五、遇害经过:沉勇友爱──从容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   

    ④完成“基训”上的习题。

    ⑤检查背诵情况。

三、讲读第六、七部分;完成课后习题。

      ①分段讲析内容(见书);(习题穿插于讲读中)

      ②理清结构;(见板书)

      ③诵读课文。

  〖板书〗

      ┏六、经验教训:谈资流言──徒手请愿 (应取有效方法)

纪念的┃            ┏百折不回┓

  意义┗七、死难意义┃        ┃勇毅不亡    (奋然前行)

                    ┗殒身不恤┛

      ④完成作业 。

      第一题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为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能说出话来?

    杀人者依然横行,造谣者诽谤中伤,黑暗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苟活者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惨案才过去两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却快要降临了。因此作者再次感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不要苟且偷生,继续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作者于是痛心地回忆起认识刘和珍君的过程,直至留在记忆上的最后印象。这是第三部分的内容。

第四部分,文章接着叙写得到噩耗的惊愕,──出乎意料之外:  

    ①卫队居然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

    ②始终微笑的刘和珍也在被害之列──有尸骸为证;

    ③这是虐杀,因为身上还有棍棒的伤痕,反动政府竟如此下劣;

    ④杀人者反诬被杀者是暴徒!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刀枪,野蛮凶残;流言,更加阴险恶毒。屠杀,舆论钳制,这是反动派惯用的两手,这是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作者于是再次愤慨地写道:“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但作者并不以为我们的民族就此沉默下去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所以他大声呐喊,“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记叙遇害经过,夹叙夹议,揭露控诉段政府布下罗网,杀害爱国学生的暴行。这是第五部分的内容。

    第六部分,作者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沉痛总结了经验教训。尽管他不同意徒手请愿,但他认为烈士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想到这里,他不觉又慷慨激昂起来,进而化作对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对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的热烈讴歌。这便是文章第七部分的内容。

    文章是写完了,然而言已尽而意无穷。作者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意与内疚。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炽,无法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追忆,并且激发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作业 】

    背诵一、二部分,默写检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25.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