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梳理】《鸿门宴》知识要点与能力检测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知识要点
1.《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首尾三千年,计一百三十篇。内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人物、礼乐、天文、地理、历法、水利、文化等,无不毕载,思想深刻独到,语言丰富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它是杰出的史学巨著,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散文的典范,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纲要》)。
2.《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丰满,故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史记》创作特点的典型代表。它善于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并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而展开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项羽、刘邦是主帅,范增、张良是谋臣,项庄、樊哙是武士,项伯、曹无伤是内奸。在《鸿门宴》中,刘邦的虚伪狡诈和项羽的直率粗犷,张良的足智多谋和范增的刚愎自用,樊哙的英雄豪爽和项庄的懦弱无奈,项伯的为人所用和曹无伤的笨拙无为,无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谓栩栩如生。
3.《鸿门宴》叙事结构井然,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几条线索层次分明,以曹无伤告密始,以曹无伤被杀终;以项羽欲击刘邦始,以项羽放过刘邦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起伏,波澜壮阔。
4.学习本文要注意的常用词语是:因、如、举、谢、意。
二.能力检测
1.红色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而善遇之
B.故遣将守关/君安与项伯有故
C.范增数目项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沛公军霸上/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下列红色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目似瞑,意(神情)暇甚。
②项王则受璧,置(摆设)之坐上。
③卮酒安足辞(推辞)。
④此亡秦之续(连续)耳。
⑤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
⑥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⑦沛公起如(往)厕。
⑧沛公则置(安置)车骑。
A.①③⑤⑦ B.②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②⑤⑧
3.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4.红色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5.下列句中红色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爽心悦目。
A.①②⑤/③④/⑥⑦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⑦/①②④
6.下列内容,说明项王憨厚的一项是:
①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项伯)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7.下列有关剑的动作,不属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B.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C.项庄拔剑起舞。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招故人之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以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8.下列红色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威加海内/遂有天下
B.慷慨伤怀/游子悲故乡
C.高祖还归/犹乐思沛
D.高祖乃起舞/遂有天下
9.下列各句,补充了省略的"于"字,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置酒(于)沛宫
B.威加(于)海内
C.吾虽都(于)关中
D.高祖击(于)筑
10.高祖的歌诗三句的意思分别是:
A.风起云涌,荣归故里,渴求猛士
B.天昏地暗,浴血奋战,镇守疆士
C.天下大乱,军威浩荡,四方太平
D.群雄征战,天下归服,居安思危
11.高祖的感情有“伤”,有“悲”,有“乐”,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统一天下,胜利返乡,与亲人见面,开怀畅饮,酒后生情,悲从中来。
B.高祖回乡见到亲人,忆起离别之苦,加上饮酒过多,悲伤过度,黯然泣下。
C.高祖胜利归来,与亲人团聚,对酒放歌,歌后起舞,乐极生悲。
D.高祖荣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畅饮,且歌且舞,悲喜交集。
12.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思:
①悉招故人
②皆和习之
③游子悲故乡
④吾虽都关中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B
6.C 7.C 8.C 9.D 10.A
11.D 12.悉,全;和,唱和;悲,伤感,怀念;都,定都。
随 想
高一(3)班 谢雨萌
“随笔”决不是随便写两笔,但很无奈,现在的思绪纷乱而散漫。即使这样,我还是希望将这个下午的随想投影在纸上。因为文字的制造原本就是为倾吐感情与心绪。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应写什么……
一条条冰冷的线,一个个默然的角在眼前游走着,渐渐扭曲变了形,我大叫一声,甩开了它们,用力闭上了眼,想永远摆脱那些枯燥的几何题。但一切能真正如此轻易的逃避掉吗?很自然的,我想到了并不遥远的期中考试,想到了三年后的高考,想到了自己的一切还是变数的未来。记得上幼儿园时,阿姨让每个人描绘一张关于自己未来的画。直至现在也常不解,小小年纪的我那时描绘的竟是在夕阳余辉下,独自一人背着厚重的行囊,跋涉在深山的画面。在如今循规蹈矩得足以使人麻木的每一天中,我能察觉到自己仍不满于安定,暗自渴望漂泊与流浪,追逐内心真正向往和需要的……但是,世上有几个人能无所顾忌,超然世外地走自己想走的路呢?恐怕是所迈出的每一步,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心思,都伴随着必要的割舍吧!何况现在的自己根本没有资本随心所欲,包括逃避现实。所以,我也只能暂时躲开那些几何图形。
其实,如果试着以一个旁人的姿态看待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也许会疑惑:真的是生命本身平淡还是我们未用心活过?在逝去的岁月中,有多少本可以成为永恒的绝美瞬间,而仅因我们自身的麻木,被淹没于时间与空间的洪流中呢?常从周围人口中听到“郁闷”“茫然”之类的感慨。这确是一种“少年强说愁”的悲戚。大多数人都时常叹息自己存在于一个错误的时空点上。殊不知,生命就在这叹息与遗憾中似迷雾轻烟般地扩散消失了。只有当某一天,能真正揭开其内涵时,才会领悟到生命的美丽。只不过我们一直将真实当作了平淡。相信很少有人能真正淡泊名利,远离纷争。那就尽可能让自己活的真实自在,不要整日被别人的目光与口舌左右。当抑制不住的慌恐与困顿偶尔涌上心头时,不妨眺望远方,给此刻的心情找一片镇定剂;亦或捂住胸口,用心倾听那份只属于自己的动人心跳……
再换个角度,人生难道不能有痛苦吗?一篇宏大的交响乐,总是兼有高亢或深沉的乐章,更不乏愉悦的咏叹,和痛苦的呻吟。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各种不同的旋律和感受交织在一起,冲击着心灵时,才构成了完美的乐章。而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成长本身正是个缓慢而残酷的过程,因为这是灵魂的蜕变!
明天,我将依然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那条熟悉的路,循环重复着同样的步伐。无论等待自己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没有岔路,没有退路,必须像享受快乐一样享受生命赐予的痛苦,矢心不渝的播种希望与梦想!
[评语]
能有如此的心胸,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有如此的文笔,必有深厚的文字积累。
能有如此的文思,必有一双敏锐的眼和一颗热情的心。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