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翻译_《触龙说赵太后》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学习要点
(一)简介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继位,因年少,由威后执政。秦国乘赵国政权新旧交替之际,急急地发起进攻。赵国求救于齐,齐国要求必须以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赵太后出于爱子之心,坚决不肯,并以强硬态度拒听大臣谏言,在僵持之际,老臣触龙出面,一番婉转陈词,唤醒太后的理智,使其愉快地接受了进谏。文中塑造了一位既忠心耿耿、慈和仁厚,又深谋远虑、老成持重的老臣形象。而做事要认真分析事物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触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文内容
1.内容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赵太后新用事”到“老妇必唾其面”是触龙劝说的背景。
第二部分从“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到“恣君之所使之”是劝说的过程。
第三部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是劝说的结果。
触龙的劝说很有艺术性,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从“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到“太后之色少解”,可以说是漫话家常,以期缓和气氛。
第二回合:从“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棋’”到“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可以说是乞托少子,试图引发共鸣。
第三回合:从“对曰:‘老臣以为媪之爱燕后’”到“太后曰:‘然。’”,是由此及彼,倡导理智为先。
第四回合:从“左师公曰”到“‘恣君之所使之’”,回顾历史,提醒免蹈覆辙。
触龙就是这样以亲切、体贴的话语架设心的桥梁,引导太后进入谈话状态,使太后由“盛气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再推己及人,转到爱孩子的话题,继而提出“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顺着太后疼爱孩子,欲使子孙永享富贵的心理,带领太后一步步接近正题。他虽然只字未提让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的话题,最后却让太后心悦诚服地把长安君交给他去安排。
2.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生动,善于刻画心理变化
(2)语言细密,层层铺垫
(三)补充资料
在《战国策·齐策》中有《赵威后问齐使》,从中可以看到赵太后所具有的朴素的民本思想。
原文选段: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口:“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二.能力训练
1.请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1)大臣强( )谏 (2)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
(3)老妇恃辇( )而行 (4)不肖( )
(5)没( )死以闻 (6)持其踵( )为之泣
(7)今媪( )尊长安君之位 (8)恣( )君之所使之
2.请选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1) A、必以长安君为质
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持其踵为之泣
(2) A、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太后之色少解
D、而患志行之少耻也
3.选出下列红色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赵氏求救于齐
B、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甚于妇人
D、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 )与( )相同
4.选出红色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王曰:“善。”乃下令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C、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没死以闻
B、甚于妇人
C、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6.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思:
(1)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 )
(2)入而徐趋 ( )
(3)老妇恃辇而行 ( )
(4)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 )
(5)妇人异甚 ( )
(6)已行,非弗思也 ( )
(7)祭祀必祝之 ( )
(8)奉厚而无劳 ( )
7、请解释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 )
(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 )
(3)日三四里 ( )
(4)少益耆食 ( )
(5)祝曰:“必勿使反” ( )
8、翻译下列语句:
a)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答案:
1、
(1)强(qiǎng) (2)郄(xì) (3)辇(niǎn) (4)肖(xiào)
(5)没(mò) (6)踵(zhǒng) (7)媪(ǎo) (8)恣(zì)
2、(1)A (2)B
3、BD
4、D
5、A
6、
(1)愿(希望) (2)徐(慢) (3)恃(依靠) (4)及(趁着)
(5)异(特别) (6)行(离开) (7)祝(祈祷) (8)奉(俸禄)
7、
(1)侯(封侯,名词作动词) (2)尊(使……尊贵,使动用法)
(3)日(每日,名词作状语) (4)耆(通“嗜”,通假字) (5)反(通“返”,通假字)
8、
(1)(这)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有孙世世代代相继为王吗?
(2)不只赵国,其他各国诸侯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撒旦的花园
洪泓
纽约那个建筑倒下腾起灰黑的烟雾,烟雾中有一张狰狞的脸。有人说,那是撒旦。
——题记
做过一些古怪的梦,我要描述其中一个:早上我骑着车到学校去,发现周围景物不同以往,废墟一片,硝烟处处,青白的尘与赤红的焰交织勾结,智商云天。我心中发慌,却依然到学校去。踏进门去,发现课已停了。男孩子们武装绕着操场跑步,一个女孩在一旁哭,哭得气短,让人手足无措。那哭声令我的心像个无底的深渊,发虚,虚得手都抖起来。依稀知道自己睁眼坐起就会离开这个梦,然而我却不能,只是看着他们跑下去。今年美伊战争时凤凰台有详尽的报道,我看的时候又觉得心里发虚,虚得手都在战栗。我忽然想起庄子的蝴蝶梦,想起自己的梦。谁的世界梦见庄周,谁的庄周梦见蝴蝶?阖眼,而后醒悟,我是否就可以从“我”这个恶梦中醒过来,从这个世界的恶梦中醒过来?至少眼前的电视里不是这些哭泣的人。
我看到一个电影的片头,那是一段精致的动画。一只白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飞着,飞着,一只钢铁的鹰撕裂了白鸽的血肉钻出来。蓝色的天空变为血红,人的尸体是有毒的种子,种下去就长出仇恨的树木。轰鸣许久,鹰落下。坚硬的骨架的线条更加坚硬,幻化成巨大的废墟中仃伶无告的钢筋,断裂垂下,像扼人咽喉的手臂。米字旗碎裂,红的蓝的三角纷纷跌落,剩下一个苍白的十字架。一点点被鲜血浸染得血红,接着无数苍白的十字架拔地而起,从后面走出无数骨架的兵士……
这段动画是最贴合“战争”这个词汇给我的抽象印象的。
一个伊拉克男孩在空袭中失去了腿和亲人,他看着医生说“请把我的腿接回去可以吗?我才12岁,我还想跑呢。”他的眼睛大而乌黑,当他哀求着看镜头时,我心中最后一道防线立即土崩瓦解。对于战争的恐惧像决堤的洪水充满了我。那种恐惧真实而巨大,严密得没有缝隙。我努力地克制自己,使自己不致因恐惧而哭出声音来。我第一次发现人——至少是我,居然是如此脆弱的动物,一段动画,一个眼神,我就被击碎了。
我从此不再相信什么见鬼的正义战争,就仿佛走到里面去才发现撒旦的花园只有一个花园的名字。这个花园只有枝刺交错的荆棘,缠绕纠结的毒蛇,恶臭腐烂的泥沼,呼啸狞笑的蝙蝠,还有酿酒的沼泽女人。门口铁丝挂起牌子:Satan’s Garden,风带着腥气掠过,铁丝摆动,发出咬啮般的声音。正义战争?只要是战争就是可怖而无理的,没有正义的霓裳羽衣粉饰。上帝会对正义战争说:“去吧,有罪的孩子。彼得不会为你这样的游魂开门的。去问问Satan是否愿意收留你。”花园么?还是一个地狱。电影《纽伦堡大审》中,有一段关于集中营的录像,画面上的活人形同死人一般,形容枯槁。一个女人无望地笑,笑里面有坟墓。男男女女麻木地赤裸着走进毒气室,眼睛空洞,神情呆滞。巨大的车铲起残破的尸体,丢进焚化炉,如果毒气不够用,活生生的婴儿孩子也是一个下场。坐在一盘的人被写满一个词:宿命。
当战争的巨轮将梦、希望、尊严碾碎, 人性泯灭而沦为宰割及被宰割的兽时, 旁观的人都会被激起最起码的愤怒。
那段录像播放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颤抖和哭泣——人,已不能称为人了。我憎恶战争。深深地。
评语:战争虽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战争带来的伤痛对参与的双方来说是一样的。战争对人心灵的迫害,对人类家园的摧残使得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洪泓同学的这篇作文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她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文章联想丰富,含义深刻。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