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的花】万紫千红的花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作者如何按照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逐层来写的。

教学方法:这是一篇以“花”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以自读为主,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结构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

导语 :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当你漫步化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会万紫千红?它们的奇妙变化又有哪些规律?我想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些知识吧?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

(板书)(事理说明文)

提示思路,把握逻辑顺序

这是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说明文。作者先说①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再说②花会变色的原因,又说③哪些颜色的花最多,④昆虫对花的颜色的选择,最后说⑤人们爱花的原因。

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行文思路,也就是文章的逻辑顺序,因此,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循着作者的行文思路,按照文章的逻辑顺序,认识及其变化规律。

阅读课文,根据老师们的提示,划分段落。

(一)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

(二)花变色的原因

(三)颜色最多的花

(四)花色与昆虫的关系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节,前两句话用回答的形式,由现象提出问题,探讨原因。开头紧扣题目“万紫千红”,点明题旨。

阅读1-3节,(提问)红花、白花、黄花是怎样产生的?

(红花花瓣里含有花青素,黄花花瓣里含有胡萝卜素,白花的花瓣里充满小汽泡而不含色素)

花儿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颜色呢?

(和色素有很大关系)

4节说明了色素,酸、碱的浓度和养料、水分、温度的不同情况,使花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甚至产生变色。由前3节探讨花有颜色的原因,转入花会变色的原因,本段在文中作用是什么?(过渡)

4-6节、花儿变色的原因有哪些?

(花内素随着温度和酸、碱的浓度而变化,花变色还与土壤、花受精与否有关)

花变色是一种深奥的自然现象,为什么我们一读就懂呢?

(用了举事例的说明方法,所举的喇叭花、木芙蓉等都是我们所见的,所以深奥的道理就易懂了)

7节、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图表、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

这里以数字比较说明白、黄、红三种颜色的花“最多”,突出副词“最”,使“最”具体化了。

而且列图表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作者在文中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7节中一个“惹”字,说明了花色和昆虫的关系,于是引出了下文,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8节、花色的昆虫有什么关系呢?

(选择)两个“选择”说明昆虫和花的互相选择关系。那么作者把重点放在哪个选择上了呢?

(花对昆虫的选择)

9-10节、人们为什么爱花?(求“△”)

这里引用但丁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说明人们对花的喜爱,不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加诗情画意)

归纳文章内容,疏理逻辑顺序。

明确本文最大特点:按事物的内在联系,以逻辑顺序行文。

(提文)文章五部分内容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本文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因此文章一开头就从探索花色产生的原因入手,分别介绍红黄白等花色产生的原因;再进一步探索花色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两部分先谈花的本色,再谈花的变化,先后相连,由果导因,逻辑关系明断。三四两部分先列出花的颜色和种数,指出白、黄、红的花很多而引出花色与昆虫的相互选择,这也是由因导果。最后写花与人的关系,人们用花点缀生活。)

《》的说明技巧

文/朱子政

《》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主要说明了花呈各种颜色的特征及其原因,既有表层内容的展示,给人的生活以无限情趣,又有深层内容的揭示,简述了花色万紫千红、千变万化的原因,因果相关,逻辑严密,说明道理,使人信服不疑。

一、整体性因果的说明。这是从全文来说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各种不同的花呈现不同色彩的内在原因,又分两层,前三节静止、客观地说明花呈不颜色的原因:①含色素“花青素”,②含色素“胡萝卜素”,③不含色素;后一节一层,变化、灵活地说明各种花发生色变、成色深浅的原因:①温度,②酸碱浓度。第二部分写各种不同的花呈现不同颜色的外在原因,通过列表,交代原因是昆虫“选择”所致。这样说明,先主后次,由浅入深,从因到果,很有说服力。

二、局部性因果的说明。这是从文章具体段落来说明的。有三种情况:一是有标志式因果说明。首段两个“因为”,先说明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由“红”变“蓝”的原因,后说明把它放在醋里又由“蓝”变“红”的原因,这都是碱酸在不同情况下所起的作用;三段一个“因为”,说明白色花朵不含色素是充满小气泡的原因,这是水的作用。二是问答式因果说明,即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例如,文首就用了这种方式:“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是由于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先问先答,先果后因,提纲挈领,引起下文,给人以总体印象。三是无标志式因果说明。第五段,重点说明“弄色木芙蓉”变化玄妙的原因,是“温度和酸、碱的浓度变化”所致,构成因果句群,但无关联词语,显得简炼而明畅。第七段,列出表格内容之后,点明“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这一结果,原因何在,然后交代,是因为这三种花“非常鲜艳,容易惹昆虫注意”。这是外因说明,客观简明,符合实情。

综上可知,这篇文章解说知道,逻辑严密,集中表现在因果说明上,而采用的形式又变化灵活,有句群有单句,有先果后因,有先因后果,有标志明显,有问句引渡,有大段说明,有零星交代。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服从全文的逻辑说明,都为介绍花红的特征及其原因服务,使说明十分严密,无懈可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8927.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