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知识点]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高一物理教案 2015-03-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物理教案】

第二章    第5节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能力

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的变化率 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加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讨论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设计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这是两物体的v—t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m/s,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5m/s。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1m/s。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弄清其中的某些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咱们共同解决。

提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指的是什么速度?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学过程 设计

学生活动

 学生:是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提问:速度的改变量指的是什么?

学生:速度由v0经一段时间t后变为vt,那 的差值即速度的改变量。用 表示。

老师: ,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学生甲:对,因为 大,当然变化的快。

学生乙:不对。 大,如用了很长的时间,速度改变也不快。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看法。要比较谁的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去找统一的标准比较。比如,比较物体匀速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用单位时间作出统一标准区衡量,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也必须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老师总结:丙同学说得非常好,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而不是指速度变化的多少,只有用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该量变化的数值(变化率)才能表示变化的快慢。

板书: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表达式: 单位:m/s2、cm/s2

提问:那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为什么,方向(由谁来决定)与谁的方向一致?

学生讨论得出: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 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即a的方向就是vt—v0的方向。

提问:比值 是恒定的,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就是速度随时间而均匀改变。

师:速度随时间均匀地改变,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例题分析

如图请回答:

(1)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①物体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3)②物体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4)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设计

学生活动

分析①物体:①作匀变速直线运动,3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方向 方向相同,即a与v方向相同。

分析②物体:②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 ,说明 与v方向相反。 ,说明a方向与 方向相同,与v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3、巩固性练习

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三.小结

1、加速五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四.作业    P30练习五3、4、5

学生讨论

 

 

 

 

 

 

 

学生分析并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wulijiaoan/28037.html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视频|“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3.理解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仿照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方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这种类比迁移的研究方法。...

    发布于:2015-03-22

    详细阅读
  •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5.1追寻守恒量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所...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一、设计思想  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_5.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5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第1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势与场强无直接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atp教学设计新课标】5.2功教学设计(新课标)

    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王文梅【教学目的】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关的因素,从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