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9—1简谐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 2015-03-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物理教案】


§9.1 简谐振动  
教学目标 :  
 (1)理解简谐振动的判断,掌握全过程的特点; 
     (2)理解简谐振动方程的物理含义与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对周期性物理现象观察、分析; 
    (2)训练对物理情景的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 :                                   
(一)、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1)       一次全振动过程:基本单元                                               
平衡位置O:周期性的往复运动的对称中心位置 
振幅A:振动过程振子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       全振动过程描述: 
周期T:完成基本运动单元所需时间 
       T = 2π  
频率f:1秒内完成基本运动单元的次数 
T =  
位移S:以平衡位置O为位移0点,在全振动过程中始终从平衡位置O点指向振子所在位置 
速度V:物体运动方向 
(二)、简谐振动的判断:振动过程所受回复力为线性回复力 
(F = -KX)K:简谐常量 
X:振动位移 
简谐振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KA2 =  KX2 +  mV2 =  mVo2  
(三)、简谐振动方程: 
等效投影: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ω = π) 
  位移方程:X = A sin ωt 
  速度方程:V = Vo cosωt 
  加速度:  a = sinωt 
  线性回复力:F = KA sinωt 
上述简谐振动物理参量方程反映振动过程的规律性 
简谐振动物理参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为正余弦图形 
课堂思考题:(1)简谐振动与一般周期性运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如何准确描述周期性简谐振动?  
(3)你知道的物理等效性观点应用还有哪些?  
(四)、典型问题: 
(1)       简谐振动全过程的特点理解类 
 例题1、一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保持相同的物理量有(         ) 
A  速度             B  加速度             C  动量           D  动能 
例题2、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 
A.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Δ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若Δt =T,则在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运动加速度一定相等; 
D.若Δt=T/2,则在t时刻和(t+Δ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同步练习  
练习1、一平台沿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一物体置于振动平台上随台一起运动.当振动平台处于什么位置时,物体对台面的正压力最小     
A.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低点     
B.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高点时  
C.当振动平台向下运动过振动中心点时  
D.当振动平台向上运动过振动中心点时 
练习2、水平方向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其周期为T,则: 
A、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做功为零,则Δt一定是的 整数倍 
B、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做功为零,则Δt可能小于  
C、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冲量为零,则Δt一定是T的整数倍 
D、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冲量为零,则Δt可能小于  
练习3、一个弹簧悬挂一个小球,当弹簧伸长使小球在位置时处于平衡状态,现在将小球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后释放,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则: 
A、小球运动到位置O时,回复力为零; 
B、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C、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一定被压缩;                               
D、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2)       简谐振动的判断证明 
例题、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重物,弹簧的劲度为k,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弹力与重力平衡,重物停在平衡位置,让重物在竖直方向上离开平衡位置,放开手,重物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上下振动,请分析说明是否为简谐振动,振动的周期与何因素有关? 
解析:当重物在平衡位置时,假设弹簧此时伸长了x0, 
          根据胡克定律:F = k x  由平衡关系得:mg = k x0(1) 
      确定平衡位置为位移的起点,当重物振动到任意位置时,此时弹簧的形变量x也是重物该时刻的位移,此时弹力F1 = kx  
由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得:F1 – mg = ma  (2) 
由振动过程中回复力概念得:F回 = F1 – mg   (3) 
联立(1)、(3)得:F回 = kx - k x0 = k (x -  x0) 
由此可得振动过程所受回复力是线性回复力即回复力大小与重物运动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相反,所以是简谐振动。 
由(2)得: a = - (x -  x0), 
结合圆周运动投影关系式: a = - ω2(x -  x0)得:ω2=  
由 ω = π  得:T = 2π  此式说明该振动过程的周期只与重物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跟弹簧的劲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跟振动幅度无关。 
同步练习: 
 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密度计竖直地浮在液体中。如果用手轻轻向下压密度计后,放开手,它将沿竖直方向上下振动起来。试讨论密度计的振动是简谐振动吗?其振动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3)       简谐振动方程推导与应用 
  例题:做简谐振动的小球,速度的最大值vm=0.1m/s,振幅A= 0.2m。若从小球具有正方向的速度最大值开始计时,求:(1)振动的周期 (2)加速度的最大值(3)振动的表达式 
解:根据简谐振动过程机械能守恒得: KA2 =   mVm2  
 = Vm2/ A2 = 0.25由T = 2π  = 4π 
a = - A =0.05(m/s2)  由 ω = π  =0.5 由t=0,速度最大,位移为0则 
Acosφ =0   v =-ω Asinφ  则φ = -π/2    即有x =0.2cos(0.5t – 0.5π)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wulijiaoan/27809.html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视频|“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3.理解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仿照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方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这种类比迁移的研究方法。...

    发布于:2015-03-22

    详细阅读
  •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5.1追寻守恒量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所...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一、设计思想  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_5.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5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第1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势与场强无直接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atp教学设计新课标】5.2功教学设计(新课标)

    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王文梅【教学目的】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关的因素,从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