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教学设计_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 2015-0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数学教案】

教学任务:(1)应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2)熟练应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3)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讲解与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综合运用.回顾与总结

定义域(1) 定义域: (0,+∞)

值域(2) 值域:r

质(3) 过点(1,0), 即x=1 时, y=0(4) 0<x<1时,  y<0;     (4) 0<x<1时,  y>0;      x>1时,  y<0        x>1时,  y>0(5) 在(0,+∞)上是增函数   (5)在(0,+∞)上是减函数应用举例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log23.4与 log28.5  (2) log 0.3 1.8与 log 0.3 2.7(3) loga5.1与 loga5.9(a>o,且a≠1)(1)解法一:画图找点比高低(略)解法二: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考察函数y=log 2 x  ,∵a=2 > 1,∴ y=log2x在(0,+∞)上是增函数; ∵3.4<8.5∴ log23.4< log28.5(2)解:考察函数y=log 0.3 x  , ∵a=0.3< 1, ∴ y=log 0.3 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1.8<2.7 ∴ log 0.3 1.8> log 0.3 2.7  (3) loga5.1与 loga5.9(a>o,且a≠1)解: 若a>1则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5.1<5.9       ∴ loga5.1 < loga5.9若0<a<1则函数在区间(0,+∞)上是减函;         ∵5.1<5.9         ∴ loga5.1 > loga5.9注意:若底数不确定,那就要对底数进行分类讨论,即0<a<1 和 a > 1三:你能口答吗?                    变一变还能口答吗?c2c4c1c3

四:想一想?底数a对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有什么影响?分析:指数函数的图象按a>1和0<a<1分类故对数函数的图象也应a>1和0<a<1分类(用几何画板)五:小试牛刀      如图所示曲线是y=logax的图像,已知a的取值为             ,你能指出相应的c1,c2 ,c3 ,c4 的a的值吗?六:勇攀高峰若logn2>logm2>0时,则m与n的关系是(  )     a.m>n>1   b.n>m>1   c.1>m>n   d.1>n>m七:再想一想?你能比较log34和log43的大小吗?方法一提示:用计算器 方法二提示:想一想如何比较1.70.3与0.93.1的大小?1.70.3>1.70=0.90>0.93.1解:log34>log33=log44>log43例6 溶液酸碱度的测量.溶液酸碱度是通过ph刻画的. ph的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    (1)根据对数函数性质及上述ph的计算公式,说明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12    (2)已知纯净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h+]=10-7摩尔/升,计算纯净水的ph.

    分析:本题已经建立了数学模型,我们就直接应用公式ph=-lg[h+]解:(1)根据对数运算性质,有

在(0,+∞)上随[h+]的增大,    减小,相应地,     也减少,即ph减少。所以,随[h+]的增大ph减少,即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碱度就越大。   (2)但[h+]=10-7时,ph=-lg10-7=-(-7)=7。所以,纯净水的ph是7。事实上,食品监督检测部门检测纯净水的质量时,需要检测很多项目,ph的检测只是其中一项。国家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ph应该是5.0~7.0之间。思考:胃酸中氢离子的浓是2.5×10-2尔/升,胃酸的ph是多少?                 八.小结 :    一.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两个对数大小的方法:(1)应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2)应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底大图低”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二.本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九:备用习题1.已知loga3a<0,则a的取值范围为         。2.设0<x<1,logax<logbx<0,则a,b关系(    )a.0<a<b<1  b.1<a<b   c.0<b<a<1   d1<b<a十:课后作业。1.书p74,a组题8;2.书p75,b组题2,33.思考:若1<a<2,则y=               中的x的取值范围是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shuxuejiaoan/27374.html

  • 【集合】集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_下学期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一概念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并能根据条件逆用等式求向量的夹角;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猜想与证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并会用反三角符号表示角. 2.掌握用反三角表示 中的角.二.教具 直尺、投影仪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由函数 的定义知,对定义域 中的任一元素 ,在值域 中都有一个元素 使 ,我们知道, 存在反函数时,上述值域 中的元素不仅存在...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1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一)教具准备 直尺、圆规、投影仪(二)教学目标 1.掌握 公式的推导,并能用赋值法,求出公式 . 2.应用公式 ,求三角函数值.(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各三角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开始讨论两...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上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上学期 3.4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_下学期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4 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学具准备 直尺、圆规、投影仪.(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正、余弦函数图像的四种常见方法. 2.掌握五点作图法,并会用此方法作出 上的正弦曲线、余弦曲线. 3.会作正弦曲线的图像并由此获得余弦曲线图像.(三)教学过程 (可用课件辅助教学)...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应用它来解决平面几何的有关问题. 2.会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二.教学重点 向量共线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向量与坐标之间的转化.三.教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引进直角坐标系后...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 : 1.掌握诱导公式及其推演时过程. 2.会应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或化简.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教学难点 : 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或证明三角函数式.教学用具: 三角板、圆规、投影仪.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我们已经学过了诱导...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λ的含义,能确定λ的正负号; 2.掌握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的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事物间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和终点的坐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子集】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