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节法国|第3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高一生物教案 2015-02-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生物教案】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三节内容后的概括与提升,是本章基因的本质的升华部分,更是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所以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的重要一节。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有一大特点:没有直接讲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是首先采取资料的形式,以数据差异和作用表达为主线,逐步呈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应用数学比较法,让学生知道基因与dna的存在差别,知道基因才是有用的。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如何针对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实际来上好课?使学生在一堂课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是我们老师必须探讨和追求的问题。虽然我们学校的生源与一流学校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的努力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于dna的有关知识也了解比较深,若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全、活用,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必能更好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以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入手,通过数学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将课本所举的重复例子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引入dna指纹技术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认知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打下基础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在第2章第二节学习了摩尔根果蝇实验时,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给后代;
在第三章中我们证明染色体的成分中,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
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基因和dna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通过课本资料分析,理清基因与dna关系
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
资料1:
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
资料3: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资料2:
________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资料4: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1、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

3、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那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如何传递给后代,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内容,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基因的化学组成
2.基因不同的实质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知识整合进行教学,的确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对学生通过逐步理解来掌握知识也非常有益,达到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情感态度也得以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所以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shengwujiaoan/272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