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第24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24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从盟友到对手”
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第二目“美苏‘冷战’”
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第三目“‘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建议:课本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
2.学习“从盟友到对手”一目
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出示表现美、苏、英、法、德等国二战后初期的基本状况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两者矛盾逐渐尖锐,关系由盟友逐渐成为对手。123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8最后一段~119前三段,学生探究:
①什么是“冷战”,其双方分别是谁?(略)
②为什么出现会“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③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战争均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核武器的制约作用;)
④美国在冷战初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的举措?(略)
教师点评并指出答案,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进一步理解冷战的内容和实质。
 美国冷战的具体政策、措施 内容 目的
政治   
经济   
军事   
表现之一的杜鲁门主义:
教师简述背景,出示杜鲁门国会演讲的图片和部分演讲词: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的咨文
设计问题:
①杜鲁门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是指什么?
②杜鲁门这次演讲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表现之一的马歇尔计划:
引入资料:二战后废墟上的欧洲、描述“马歇尔计划”的材料。
在荷兰,我在一家面包店看到一张荷兰政府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每天吃的面包有一半是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烤出来的”。奥地利为旅游业添置的各种设施,也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但是总的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难以使一般欧洲人理解我们当时提供援助的规模有多大,以及我们在提供援助时所持的无私精神。不错,我们曾希望欧洲国家繁荣起来,并从我们美国购买东西,但这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宗旨。它的主要宗旨是,给予我们在苦难中生活的朋友、盟国和先前的敌人以帮助,从而阻止共产主义乘人之危向前推进。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的回忆录《秘密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
①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真的就仅仅帮助复兴欧洲吗?
②它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复兴”吗?
③“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表现之一的北约建立:
可结合课本内容、地图和北约章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
引导学生思考:
①北约成立的目的和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②提问: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何回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立经互会和华约,并最终造成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正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123
4.学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
看书归纳有哪些具体表现?
德国、朝鲜、越南和中国分裂状况;古巴导弹危机。
给当今世界还留下了哪些阴影?哪些已经基本解决?
越、德已统一;中朝还没有统一;古巴还受到美国的封锁。
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分组讨论,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们小组选择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知识中所知道的史实加以说明。
5.升华:
出示:柏林墙、越战中的屠杀等图片。学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应该为这些灾难负责?
②在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其他的国家如中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6.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冷战双方的措施和对世界的影响。
强调这种对于多数国家不公正的体系并不牢固,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上、下卷)
王斯德等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网络:
历史课程网、中学历史教与学
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版)》

六、学习评价建议
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根本的目的是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借此扩大美国的国际市场
    c.稳定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控制西欧,维护美国霸权
2.关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的“冷战”政策的造成了中国的分裂
b.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学说,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c.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仅仅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a.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b.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c.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d.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4.二战结束后,对“冷战”形成的责任,有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阐述理由。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69.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