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_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设计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对话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实质的理解。
(2)通过一些历史材料、历史地图,为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
【课前知识梳理】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的重要性。
2.经过:(1)概况: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   (2)结果:起义成功后,按预定计划南下。
3.影响: ①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       错误;确定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     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工农武装割据”
(1)内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活动 :
①武装斗争——秋收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
影响:起义后,毛泽东率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②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根据地建设
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       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    次反“围剿”的胜利,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3.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
制定了           ,定都        ;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      ,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左”倾错误12345
2.经过:(1)开始:1934.10
(2)转折——遵义会议 1935.1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      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
(3)胜利: ①1935年10月陕北      会师;  ②1936年10月     会师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           ;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xx。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回答:
 (1)材料中“在欢庆胜利的时刻”是指哪次起义?
   
 (2)结合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

(3)如何理解“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的含义?

 (4)从这一起义的受挫中,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问题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回答:
 (1)材料中的“边界红旗子”指的是什么?是怎样建立的?

 (2)“边界红旗子”对“全国政治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问题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12345
材料三 1935年2月上旬,中央给陈毅等人拍来电报,大意是:中央政治局开了扩大会议。博古等负责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次行动他们要负责。这是严重的失败,但不是政治路线的错误。对于中央的电报,当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过去的错误的确不是政治上的错误。陈毅说:“我的看法不同。他们在遵义还不能提政治路线,提政治路线党要分裂的,只能提军事上错了。博古错了,让博古下台,这样全党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完成长征。……中央主要是政治上的错误,政治上的错误导致了军事上的错误。”                                                              ──《三年游击战争回忆》
请回答:
(1)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一再强调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三,说明陈毅对于中央来点的理解是否正确。

(3)据上述材料,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问题探究四: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xx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简述“远征”的结果和重大意义?

(3)你认为长征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构建结构导图】
【课堂反馈练习】
1.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               b.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             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2.对八七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12345
c.中国革命应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3.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够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在于(     )
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b.解决了民生问题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实现了工农联合
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党的(     )
a.思想路线问题   b.政治路线问题    c.军事路线问题      d.党的作风问题
6.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红军长征从此有了正确的领导        d.红军长征有了明确的目标
【课后反思】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参考答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1)南昌起义。
(2)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致使国民革命失败。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
(4)进攻中心城市,敌强我弱,革命不可能成功;必须走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问题探究二:(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受到挫折后,毛泽东于1927年10月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经过半年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它的影响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在全国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
问题探究三:(1)军事路线问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是政治路线错误。
(2)正确。陈毅既认识到了军事错误是政治错误造成的,又理解了当时中共中央的意图,其观点是全面、正确的。
(3)遵义会议是中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问题探究四:(1)“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自信。“敢闯新路”:抛却城市中心论,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12345
(2)“远征”指长征。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结果: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3)长征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挑战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求实创新的胆略。
【课堂反馈练习】  bcbccc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46.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