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反思]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本节重点知识】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其评价;3、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标志及其主要原因、影响;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斗;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意义;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统帅及主要罪行;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个数)、内容、危害、影响。
【知识结构】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空前严重。
             ②主要原因:各地人民的         斗争——19世纪末,洋教遍布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      ,教会活动更加猖獗,肆意欺压百姓;官府“          ”,民冤难伸;      强占          进一步刺激了       民众。
2、标志:     年          首领        在冠县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             运动的序幕。
  3、影响:     年义和团            斗争蔓延到       、        许多州县;        的名称被普遍采用。
  4、口号:“扶清灭洋”——评价:
     ①进步性:具有     的性质,反映了当时         与         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     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扶清”有利于争取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     斗争。
②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         的警惕;“灭洋”带有            的色彩。
  5、结果:山东巡抚        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       ——直接原因:     要求       尽快扑灭义和团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9年)
  1、原因:①      年春,       、       的义和团势力发展到        地区12345
             ②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策略由“       ”改为“       ”,默许义和团     ,企图             。
  2、标志:义和团进入       、        。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时间:     年
  2、战役:①       、       阻击战——侵略军遭受重创,逃回            。
②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         阵亡,      陷落;侵略军成立        ,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战斗:a、原因:外国侵略者在      城里枪杀        战士;
                                        b、影响:        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      。
  3、结果:义和团        运动失败了
      ①失败原因:          在逃亡途中命令      “铲除”义和团,                 联合绞杀义和团。
②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            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     年
  2、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八国
  3、统帅:英国          ——德国         
  4、罪行:①攻占天津,侵略军成立            ,对天津实行        统治;
②攻占北京,在北京实行            ,联军统帅        在        内设立司令部,统治       。12345
  5、结果:      年签订《辛丑条约》
      ①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8国以及          、       、          共      国。
②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两;
b、划定北京          为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c、拆除      至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至         铁路沿线要地;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       性质的组织,对      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           ”;
e、改            为         ,位居       之上;
f、修订       。
③危害:a、巨额赔款,是      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加紧搜括人民,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b、使馆界实际上是“           ”,是帝国主义策划            的         ;
c、外国侵略者控制       地区,使         完全处于          的控制之下,便于列强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      斗争;
d、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       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        ;
e、改设        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          的旨意实行      的外交政策。
④影响:a、重新确立了以             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          ;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成为                   的工具;12345
b、标志着中国                   统治秩序的      确立,中国的                    形成了。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抚兼施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秘密反清(义和拳时)→武装起义,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被清政府默许为合法团体→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②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剿、抚并用。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山东巡抚毓贤曾允许义和团公开活动,企图加以控制,后又改派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后,慈禧太后又转为招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义和团受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
③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实质:剿、抚实质一样,是为了控制、利用义和团以达到消灭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当然,清政府的安抚政策客观上也为义和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认识:清政府之所以采取招抚政策,说明清政府已无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不得不与外国列强共同镇压。此外,义和团被清政府所利用,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旧式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b、不能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也具有落后的一面,由对帝国主义的仇恨而仇视洋人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和文化;由于对封建统治者认识不清,致使义和团在战斗中被欺骗、利用和出卖。c、没有科学的作战计划,更谈不上建立政权和根据地。d、宗教迷信思想浓厚。
②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教    训:农民不能单独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①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列强不得不改变侵华方针,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同时,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清政府的背信弃义及对义和团的出卖,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本质,从而放弃了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幻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4、关于对《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的认识:
①从签订条约的背景看:它是在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之后,在清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八个国家武装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
②从签订条约的国家由8国增加为11个来看,表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可以任意欺辱中国。反映了中国主权的完全丧失,地位的低下。
③从内容来看:这是继《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损害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该条约没有割地与通商之类的内容,但实际危害大大超过前者。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奴役与军事控制上:如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等,表现出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狂妄企图;拆毁炮台、驻军要地、设“使馆界”等,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同时《辛丑条约》实际上是清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帝国主义的一次大拍卖,正式承认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2345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程
①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19世纪6、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01.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