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课程标准】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一、不甘落后的世界
1.非洲统一组织
原因:非洲独立国家出于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非洲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弱点。
建立:1963年5月,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
发展:
2.非洲联盟
决定成立:xx年第五次非洲统一组织特别首脑会议
正式成立:xx年非洲联盟第一届首脑会议
性质: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政治实体
主要任务:实现和平稳定,致力于非洲的发展与复兴。
显著成绩: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推动经济一体化。
发展措施
3.非洲一体化的不利因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gatt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建立原因: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导致1929年大危机的加深。b.美国经济倡导。
(2)成立:1947年,美、中、英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gatt )开始实施。
强调: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台湾当局1950年非法退出。
(3)宗旨;促进自由贸易。
(4)特点: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通过其特点分析既然关贸总协定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还要成立世贸组织取代它的原因。
(5)作用: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形成与发展
(1)决定成立:乌拉圭回合
(2)正式建立:1995年1月1日1234
(3)性质:调解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4)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人教版)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复关”申请:1986年
(2)正式“入世”:xx年11月10日
★中国要“入世”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提供了诱人的大市场,wyo也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中国“入世”的意义
机遇: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 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人教版)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突破国家的界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西欧国家实力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本: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高考总复习全解》)
3.确立:1944年7月
4,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以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美国财政部长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2)国际金融机构: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现在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成员国之一。1234
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xx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ifm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有成员国180个,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wb 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由于美国认缴股金最多,获得的投票权最大,由此控制了国际金融机构。
5.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建立起来,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崛起,以及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衰弱。这样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补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两大体系: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进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评价: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高考完全解读》)

(二)经济全球化
1.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歼击机发展,并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人教版)
2.出现原因:(1)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科学技术的推动。
                  (3)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4)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3.表现:(1)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的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3)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4)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5)世界市场的扩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国公司的运作。
四、为了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影响
1.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1234
2.影响:双刃剑
问题:
(1)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2)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a.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
b.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展望:
(1)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综合课文、人教版和《高考完全解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697.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