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案

[课标扫描]列举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清单] (自主学习)
一、虎门销烟
1.时代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              。
2.英国的鸦片走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        差。
3.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产生巨大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2)概况: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             
海滩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经过
(1)爆发: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3.《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
①中国被迫开放        、厦门、          、宁波、         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协商关税
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1858年)和《        》(1860年)。
4.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3)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           兴起。

[体系构建](教师点拨)
[情景剧场]
场景一  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    123
造成这一“天才设想”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场景二   有一诗人叹道:“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场景三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这段话说明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哪一因素?

场景四   下表是某同学找到的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对比。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含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由此分析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与根源。

场景五    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到:“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他如何看待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场景六   xx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法国拍卖行称愿通过拍卖助圆明园兽首回归中国,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的价格被买家买走。对此,中国方面表示强烈反对,中方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附录:根据按照国际战争法规定,“无军事上的必要,非法和恣意地广泛破坏和侵占财产”属于战争罪。它和一般民、刑事案件不同,战争中掠取的赃物既不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 也不受刑法中的时效限制。一切战争罪犯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其掠夺的财产不管藏在哪里都必须追回。也就是说,这些文物的所有权理应属于中国。

[辩论比赛]
关于鸦片战争,不同的人占在不同的立场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1)“陈腐世界的代表”“贱买贵卖的特权”“对联式悲歌”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观点二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2)费正清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

观点三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123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3)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4)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观点四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促使中国走出落后的“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开始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化。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650.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