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拼图工具]第1课金属工具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1-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1课  金属工具 [教学目标]
1.明确人类早期历史划分(考古学分类)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知道两河流域约于公元前40xx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铸造业发达、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冶铁术的国家,约于公元前13xx年进入铁器时代;了解金属工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理解金属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提取和分析教材正文、辅助材料及教师讲授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有效信息,初步掌握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概念,初步了解历史事实与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初步学会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在此过程中要能充分利用各种史料说明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3.学习金属冶炼术的发明,展现人类从被动地适应自然到能动地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以及科技创新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铜器及铁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金属工具的使用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
说明:
1.通过对青铜器及铁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金属工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金属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故为本课重点。
2.要理解金属工具的使用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必须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归纳,加深学生对生产工具与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辨证关系的认识,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以实物或多媒体形式,展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区分其出现的先后及基本特性,由此导入新课。   2.讲授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3.讨论“各抒己见”的问题,“谈谈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对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 讨论青铜器的局限性,引出铁器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5.分析铁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6.运用本课知识结构示意表小结:铁器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阶段,金属工具特别是铁器的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资料附录]
材料一:
石器(尖状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     司母戊大方鼎      铁犁头          铁双镰范
材料二:四羊方尊            父  乙觥           吴王夫差鉴        司母戊鼎
以青铜(铜、锡、铅的合金)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期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xx年至公元初年。两河流域最先使用青铜器。青铜器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1234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
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大约始于公元前20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其中,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周穆王以前),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商朝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均为其中精品。商代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甲骨文,人殉与人牲作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宗庙和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上有成熟的金文,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青铜时代》。
材料三:位于小亚细亚中部的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冶铁术的国家。20世纪初,在土耳其距安卡拉不远的波加兹科易(古赫梯国都哈图沙所在地)发现几万片赫梯泥板文书,其中最重要的是载有赫梯法典的两块泥板, 一块属公元前14世纪,一块属公元前13世纪前半期。赫梯文字经捷克学者赫罗兹尼解读成功后,法典已全部译为现代文字。赫梯法典提到许多分门别类的手工业者,其中就有铁匠。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先后掌握了冶铁技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3xx年左右已掌握了冶炼技术,但赫梯国王将冶铁术视为专利,严禁外传。赫梯王国衰亡后,冶铁术向外传播。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使用铁器最早、最普遍的两个地区,都为赫梯人的邻国:其东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其西的希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居住着腓尼基人、腓尼斯丁人和以色列人。《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即提到亚当的第8代孙该隐善作各种青铜和铁制工具器皿。在巴勒斯坦也考古发现了冶铁炉多处,年代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迄今所知最早的铁犁发现于巴勒斯坦的盖拉尔遗址(前13-12世纪),可见这一地区已较普遍地在工农业使用铁器。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来的陨铁。在古苏美尔语中,铁叫做“安巴尔”,意思是“天降之火”,所谓天降之火就是陨石。埃及古人则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们最早认识铁是从陨石开始的。天降的陨石,数量很少,因此用陨铁制作的器具当然是很珍贵的,同时还带有神秘的色彩。用陨石作工具是很少的,所以在生产上,它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通过对陨石利用,毕竟使人们初步认识到铁。
铁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地壳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因为天然的纯铁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铁矿石的熔点比较高,又不易还原,所以人类利用铁较铜、锡、铅、金等还要晚些。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1234
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铁器。
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当人们能广泛用这种铁制造工具时,青铜工具才逐渐被取代。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scitom> 史海勾沉> 里程碑> 化学的发展。
[板书设计]
石器时代
青铜器、青铜时代——两河流域青铜器
(前40xx年)              影响
金属工具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文明
                                                                               标志
铁器、  铁器时代——赫梯冶铁术                              
(前13xx年)                影响
 [训练设计]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在土耳其距安卡拉不远的波加兹科易(古赫梯国都哈图沙所在地)发现几万片赫梯泥板文书,其中最重要的是载有赫梯法典的两块泥板, 一块属公元前14世纪,一块属公元前13世纪前半期。赫梯文字经捷克学者赫罗兹尼解读成功后,法典已全部译为现代文字。赫梯法典提到许多分门别类的手工业者,其中就有铁匠。——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古埃及纸草文书中有一封赫梯邻国米坦尼的图什拉塔王致埃及法老的信件,其中提到以铁指环和铁刀为厚礼相赠的场面。在埃及法老图坦哈蒙的墓中也发掘出一把铁制刀片,刀柄的原料是黄金和象牙。另据考古发掘,赫梯人将铁当作稀有商品卖给腓尼基人时,出价竟高于黄铜60倍。——摘自本课教材1234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赫梯国活动中心在何处?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当不晚于什么时期?
赫梯国活动中心在小亚细亚或现土耳其;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当不晚于公元前14世纪。
2. 根据材料二,判断当时的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是否已进入铁器时代?为什么?
尚未进入铁器时代;因为铁器在埃及和腓尼基人那儿还是稀有商品。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铁价竟高于黄铜60倍的原因。
生产青铜使用的锡十分稀有,导致青铜器的昂贵,且青铜器韧性不高,因此无法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远胜石器和青铜器,且铁矿矿藏丰富,提取容易,成本低廉价格便宜。
4.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对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铁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铁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从而促使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铁兵器的出现,使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技术大大提高。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文化空前繁荣。铁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课件]
    见附件。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615.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