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_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新课导入】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形成自然灾害,岩石圈的异常变化形成地质灾害。
【板书】二、地质灾害
【启发提问】说出你知道的地质灾害类型。
【学生回答】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过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投影】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 1.地震
【阅读】结合图1-16 地震构造示意图,阅读课本第17页材料“地震小词典”,了解:(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说明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思考】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
【启发学生回答】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震级也只有一个。但不同地区受同一次地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地震烈度有多个。
【思考】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思考】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
【学生回答】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阅读】阅读课本第16页材料“地震级别与人的感觉”,了解以下内容: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为微震,3级以上的地震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探究活动】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l-17,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
【点拨】1.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2.九州岛和北海道;
3.a、b两地震级相同,a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b。
【讲述】世界上地震的分布很不均衡,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读图分析】读图l-18 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分析: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相关,地球内能选择地壳薄弱地带进行释放,而地壳薄弱地带主要在板块的边界,板块运动造成岩石圈发生断裂或错位,引发地震。12
【探究活动】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xx年12月26日早晨5点28分,伊朗东南部古城巴姆遭受强烈地震袭击。这次地震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死亡人数超过3万。巴姆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巴姆古城的大部分建筑已被地震摧毁。地震还切断了巴姆的水、电和天然气供应,使成千上万人失去了家园。
(1)伊朗为什么多发地震?
(2)地震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环太平洋地区正处于板块边界地带,所以多地震。
3.(1)伊朗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处。
(2)地震可以摧毁建筑、使人们失去家园、造成人员伤亡、诱发其他灾害共同影响人类,比如火灾、海啸等。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18~19页材料“美国旧金山的地震”,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多地震的原因。
【学生回答】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
【承转】影响我国的主要地质灾害除了地震外,还有滑坡和泥石流。
【板书】2.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20页内容,填写下表:
 滑坡 泥石流
成因  
分布  
危害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 滑坡:
① 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② 分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滑坡的危害,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捷克、斯洛伐克等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③ 主要危害:常常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
(2) 泥石流
① 成因: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 分布: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泥石流发生。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瑞士、美国、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
③ 主要危害:阻塞河道,冲毁农田、房屋,更重要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
【思考】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原因: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导致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水较多,且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频发。如下图所示: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131.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