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_第七单元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明确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及其作用。

3.能绘出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主要航海线,并熟悉每条航线沿途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主要海港。

4.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

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2.交通运输网的发展状况。3.邮政网络的形成。

●教学难点

1.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进行区别、分析说明。

2.运用图示导学法来说明、分析亚欧大陆桥(尤其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和作用以及世界主要航海线、邮件的传递过程。

3.采用综合分析法来讲授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4.采用讲述法介绍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投影片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投影片
  “亚欧大陆桥示意”投影片 
  “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投影片或挂图
  “邮件的传递过程”投影片
  课堂练习──“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前面第五、六单元分别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和居住活动,了解了与人类衣、食、住有关的人类活动,“行”即是指交通运输,就是人、物、信息等的移动,指跨地域的联系。人类跨地域的联系是由于自然资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要求实现区域互补的必然。(可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工业生产活动为例来说明地域联系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交往、联系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本单元我们来学习人类的地域联系活动──交通运输。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序言:地域联系活动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地球村”吗?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解释、导学:随着交通运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交往也不断增多,对外面的世界也了解得非常及时、清楚,使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地的人们好像居住在一个村子里,即“地球村”。在这个“村”子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交往,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板书)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含义

讲解: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交通运输”?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说(边板书边说明):

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两部分,即指借助于客观物质实体,实现人、物和声音、信息的位移。1234567

狭义的交通只包括运输,即借助于客观物质实体,实现人和物的位移。有时“交通”和“运输”两词是混用的,一般人们称之为“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在社会生产中可以分为生产过程中的运输(企业内部如矿山、工厂、油田、林区、农场等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和流通过程中的运输(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本单元所采用的是流通过程中交通运输的概念。

承转:当代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比较而言,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出示投影片并板书)。

2.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导学、设问:表7.1中所列的几种运输方式,每一种都是优劣并存、有利也有弊。同学们在学习初中地理时对每一种运输方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现在我们应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看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或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选代表发言、抽查。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投资少、运量大、运费低;二是速度快;三是连续安全运输。不同的运输方式对上述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抱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区别对待,灵活掌握。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打出“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投影片):

人或物的位移

要求

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从哈尔滨到广州参加贸易洽谈会

次日必须报到

从重庆到武汉

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从密云水库运2吨活鱼到北京市

保鲜

从太原运200吨煤炭到武汉

走近路,较低运费

从天津到上海运一万吨海盐

选择最经济的办法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分别提问几个学生来回答,并且能说明选择此项的理由(正确选项附后)。进一步总结、比较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

运输

方式

基建投资

运载量

运价

速度

连续性

灵活性

劳动

生产率

线路

运具

铁路

5

1

2

3

3

1

3

3

河运

3

3

3

2

5

5

4

2

海运

1

2

1

1

4

4

5

1

公路

4

4

4

4

2

2

1

5

航空

2

5

5

5

1

3

2

4

3.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1)交通运输的网络化

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

承转:在一些经济发达、人流较大的地区,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板书并打出图7.1投影片)。

(综合分析、讲解)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网图。图表中的上面一列表示的是“项目”,中间一栏的“运输方式”是最基本的,可以此为中轴,由此向左,表现运输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由一种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由此往右,表现的是综合运输网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

说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分为单一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和两种以上方式形成的综合运输网。目前,世界各地都以综合运输网为主。

交通运输网的层次,由于地域的不同,形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运输网,如省级运输网、地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不同的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占有不同的地位,铁路运输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的运输方式;海洋运输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主要运输方式;而中短途运输方式方面则以公路运输居主导地位,在一些缺少铁路的地区,公路也起着骨干运输的作用;航空运输是远程客运最重要的方式;管道运输在天然气、石油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1234567

②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变化

承转:当然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使世界各地的联系也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板书并显示图7.2投影片)

亚欧大陆桥

导学:结合图7.2,让学生熟悉两条铁路线的起至点,并注意两条线的交叉、重合的地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两条铁路线有什么地理意义?为什么说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意义更大?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两条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地理意义体现在:均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与太平洋沿岸之间联系的捷径,是亚欧大陆东西方向上的重要通道。无疑是今后亚欧大陆实现国际间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

因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主要在俄罗斯境内通过,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我国(陇海线-兰新线-阿拉山口)、中亚(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阿克斗分为南北两支)、西亚、东欧、中欧、西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沿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且经过许多大城市,运输繁忙,客流量大,所以说,第二亚欧大陆桥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意义更大。

承转:陆上运输繁忙,海上也不平静(打出投影片图7.3并板书)。

运输繁忙的航海线

(引导、设问)图中给出了四条运输比较繁忙的航海线,请同学们认真读图,一一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线条为啥有粗有细?

②四条航海线中,每条沿途经过了哪些海、洋、海峡或者运河?主要联系(方便)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③到波斯湾地区运输的航海线,为什么有些走的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而有些要绕到非洲南端呢?

图中线条的粗细表示运输量的大小。如绕过非洲南端的航线,南北美洲之间的航线以及北美洲和欧洲之间的航线比较粗,说明运输量很大。其他海域的运输量则较小。

四大航线

北大西洋航线:主要是联系北美东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中欧、北欧地区。

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它从西欧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西亚、南亚、东亚各港口。这条航线由于受苏伊士运河航道的限制,25万吨以上的船只不能通过。大型船舶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这条航线称好望角航线。

从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走,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节省陆上交通费用,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北太平洋航线:主要是联系亚洲东部(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北美洲西岸。

四条航线中最复杂、运输最繁忙的要数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因为波斯湾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区和出口区,所以这条航线就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条石油贸易航线。由于油船装载量大小不同,一般运载量在25万吨以下的油船,可以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再过直布罗陀海峡,走大西洋运往西欧、中欧、北欧和北美洲西岸。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辟的水道,河浅水窄,所以运输量较大(一般在25万吨以上)的船只需绕到非洲南端的开普敦,然后再经大西洋运往其他地区。

主要航线

(1)从西欧各港口经北大西洋到北美洲东岸各港口

(2)西欧→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西亚、南亚、东亚各港口

(3)北美洲东海岸→巴拿马运河→北美西海岸各港口1234567

(4)亚洲东部、东南部→太平洋→北美西海岸各港口

主要港口

(1)亚洲-上海、香港、新加坡、孟买、加尔各答、科伦坡、亚丁、横滨、大阪

(2)非洲-亚历山大、达累斯萨拉姆、开普敦

(3)欧洲-伦敦、利物浦、马赛、鹿特丹、汉堡、圣彼得堡、安特卫普

(4)大洋洲-悉尼

(5)北美洲-纽约、圣弗朗西斯科、西雅图

(6)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

(2)交通运输的高速化

承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向高速化发展,提高运输工具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是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讲授)近年来,我国几次进行铁路提速,交通运输正向高速化发展,从7.4图中也可看出,提高火车时速,可增加通过能力。公路运输中,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一些发达国家公路已成为国内运输最重要的运输形式;航空运输方面,超音速飞机已普遍应用。

阅读材料:

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公里,总投资393亿元,是连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的重要公路,同时也是国道主干线“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七条路中的一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分20个路段分期建设,整个工程建设历时xx年。其中最早开工的京津塘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开工建设,1991年12月竣工。此后,其他各路段先后开工。xx年11月、12月,京沪高速公路河北境内青县至吴桥段、山东境内临沂至红花埠段、江苏境内新沂至江都段相继竣工,从而最终实现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京沪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小车全程估计用时12小时左右。

上海浦东高速磁浮铁路正线全长30公里,将上海市区与东海之滨的浦东国际机场连接起来,单向运行时间约8分钟,平均运行速度达到每秒60-70米。运行时,磁浮列车与轨道间约有10毫米的间隙,这就是浮起的高度。除启动加速和减速停车两个阶段外,列车大部分时间时速为300多公里,达到最高设计时速430公里的时间有20多秒。举世瞩目的上海磁悬浮线首次运行已经确定时间:xx年12月31日上午。

京沪高速铁路方案确定:法国轮轨战胜磁悬浮,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最终成为法、德、日三家中的最大赢家,获得1000亿大单。京沪高速铁路磁、轨争夺战已打了xx年。规划中的京沪高铁全长1300多公里。如采用轮轨技术,时速可达250-300公里,全程约需4.5小时;采用磁悬浮技术,时速能达450-500公里,上海到北京不用3个小时。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1400公里。在江苏省内全长约240公里左右。京沪高速铁路为双线型高速铁路,线间距达到5米,比现在的线间距宽1米。预计将在xx年开工建设,到xx年奥运会召开之前建成通车。

(3)交通运输的专业化

交通运输的专业化,有利于货物装卸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中转环节,提高运输效率,保证了货物运输的安全,降低运输成本,这是交通运输的又一发展趋势。例如,修建专业化的铁路线、港口码头、发展集装箱运输等,都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具体表现。如我国的上海、大连港等。

[课堂小结]

掌握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学会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路线。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结合地图熟记亚欧大陆桥和世界比较繁忙的四条航线和主要港口。

课后作业:

1.列表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234567

2.说出亚欧大陆桥(两条铁路线)的起止点和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航线。

[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具有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答案:c

2.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答案:d

3.下列交通运输线中成本低廉的是(  )

 a.太原至广州的航空线     b.武汉至上海的长江航线
   c.大庆至秦皇岛的输油管道  d.南宁至昆明的铁路线

 答案:b

4.利于易腐易损商品长途运输的主要技术条件是( )

①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 ②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 ③交通工具日益大型化 ④商品包装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5.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是( )

 a.西伯利亚大铁路   b.连云港──鹿特丹铁路
   c.陇海──兰新铁路  d.符拉迪沃斯托克──鹿特丹铁路

 答案:b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序言

地域联系活动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含义

2.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1)交通运输的网络化

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

②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变化

(2)交通运输的高速化

(3)交通运输的专业化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大部分都到邮局去寄过信、明信片和书籍吧!许多同学都给亲朋好友打过电话吧!家里买了电脑的同学,有的可能上过网吧!对!现在是信息时代,出门办事交通很方便,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火车、汽车,水里有轮船,但现在有些事不用出门也能办成,这就是利用邮电通信技术。

[新课教学]

板书: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二、邮电通信

引导、讲解:经常到邮局寄信的同学可能知道,邮局以前叫邮电局,现在叫邮政局,这说明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与邮政完全脱离,成为截然不同的两大部门。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这两大部门的任务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简表让学生思考,然后抽查提问来完成。

1.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解释、归纳)

项目

分类

任务

特点

邮政通信

传递信函和包裹

点多、线长、面广

电信通信

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

方便、快捷、准确、省时、保密

过渡: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邮政网络(打出投影片图7.6并板书)

2.邮政网络的形成

学生活动:读“邮件的传递过程”示意图分析:从a地起要传递一个邮件可以有几条通道?

师生共同分析:可以有三条通道:图的最上面是一条,中间的a—b—c是一条,下面的a—b—d—e是另一条,它们都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邮局共同组成的。可见,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就是邮政网络。

过渡:那么,电信网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板书)

3.电信网络的组成

(让学生读7.7图及图下文字说明,教师作适当指导)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现在用手机的人多了,当出门到一些山区办事时,有时手机会突然失去信号或信号不清楚,这是受到了地形障碍的影响。1234567

电信网组成

主要电信设备

终端设备

电话机、传真机、用户电报机、数据终端和图像终端

传输设备

机线传输设备

电缆、海底电缆、光缆等

无线传输设备

微波收、发信机及通信卫星等

交换设备

电话交换机、电报交换机等信号交换、接续的装置

4.影响邮电通信的因素

(1)影响邮政通信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台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因素:邮政传送的邮件的数量与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尤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说来,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投递的邮件较多。

(2)影响电信通信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由于电信通信是利用电波传递信息,因此地形障碍可使电波发生反射、吸收现象,影响通信质量。

社会经济因素:电信传递信息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有关。经济发达地区,人均传送的信息量大。

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比较:

邮电通信

载体

主要任务

网络组成

影响的自然

因素

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

邮政通信

交通工具

传递信函、包裹、汇兑、报刊发行

邮局和邮路

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山洪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

电信通信

电磁系统

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

终端设备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地形障碍

 过渡:人们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除了出门乘车(机、船)和信息的交流外,到商店购物、下馆子、理发等也是一种联系方式,这就是商业。(板书)

三、商业

1.商业的概念

(结合课文,首先给学生解释,说明商业的概念。)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商业的概念。广义的商业还包括服务业(饮食业、旅店业、理发业、浴池业、照像业、修理业等)。

(学生读图7.7,板书)

思考:广义的商业概念中,为什么要包括服务业?

商业是通过买卖商品,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被买卖的商品是具有某种形态的物质;服务从本质上讲也是“商品”的买卖过程,但这种“商品”是劳务,它是通过劳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业包括服务业。

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商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才能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都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件商品,要实现其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应该包括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连,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便不能完成。

师生共同分析:读商业的主要环节示意图,左边的框图是收购。购进商品,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右边一个框图是销售,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它最终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社会再生产周期创造了更新的条件,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中间一个框图是储存和调运,存、调是联结商品购销活动的必要流通纽带,因为购、销活动在时空上常常存在矛盾,例如,购进的商品,不可能立即销售出去,总需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储存过程,其中有的商品因季节性的原因,要求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储备,有的商品为了保证连续供应,要有一个大于平均需要的储备。同时,购进商品必须经过一个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或近或远的空间转移过程,即实现商品位置的移动,调运必须凭借交通运输来实现。因此,存、调成为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商业活动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即会阻塞。1234567

3.商业的意义

商业是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更高。

[课堂小结]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泛,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域联系方式中属于交通运输业务的是(  )

①用飞机运送旅客 ②用电视传递消息 ③用管道输送煤气 ④到邮局邮购书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2.下列商业活动的环节中,表明商业活动已最后完成的是(  )

 a.销售  b.收购  c.储存  d.调运

 答案:a

3.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有(  )

 a.汇款、电报    b.传真、数据通信
   c.储蓄、代发工资  d.飞机传送邮件

 答案:b

4.地球村经济是指(  )

 a.各国经贸差异不断缩小   b.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c.生产、分配日趋公平合理  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国际化

 答案:d

二、简答题(或作为课堂讨论)

1.为什么邮政通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答案:因为邮政通信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完成的,而交通运输(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会受到台风、暴雨、暴风雪、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为什么广义的商业中还包括服务业?

答案:因为服务业从本质上讲也是商品的买卖过程,但“商品”是劳务,它是通过租让劳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包括服务业。

3.现代社会的人为什么越来越言而无“信”?

答案:随着电信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信函,所以说,现代人在信息交流中写信越来越少了。

●板书设计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二、邮电通信

1.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表(略)

2.邮政网络的形成

3.电信网络的形成

4.影响因素

三、商业

1.商业的概念

狭义──从事商品经营的行业

广义──包括商业和服务业

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3.商业的意义

(摘自:http://202.98.56.84/down.asp)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070.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