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部分课标分析: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和成因。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是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层是通过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进行说明。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把山岳这部分作为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案例插入到这个课时中。不打算对山岳的形成独立地、详细地解释,而主要通过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山岳的成因及其特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2.了解地质作用的种类。3.让学生明白海陆、高山、裂谷的分布和变化。4.学生能辨认各种地质构造,并能分析其成因。5.结合地质作用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的案例。教材分析:1.教材在解释内力作用时,并未引入板块构造的学说,而是在介绍褶皱时才提到,为了更好、更明了地解释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我在此课补充板块构造学说。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我将加入比较多的图片说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教材中关于山岳部分比较详细,我在教学安排时,只要求学生根据地质作用的知识解释山岳的成因和特点。教学方法:图片分析──用图片较直观地展示地表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成因。实验法──学生通过书等工具,重现地壳运动的过程及特点。模拟情景──带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探讨地表各种山岳的成因。讨论法──解决实际的一些问题,例如褶皱对生产和采矿的影响。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地质作用及分类图片展示5大基本地形了解地质作用是各种地表形态的塑造力量内力作用的表现类型图片(火山、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展示+学生讨论得出2种主要的内力作用(老师补充变质作用),介绍火山的特点地壳运动特点实验法海绵模拟地壳受力的方向得出地壳运动的分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问——地壳运动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同学们演示板块间受挤、拉伸等情况)、多媒体介绍板块运动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造成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受挤压——高山、海沟,张裂——裂谷、海洋)褶皱山、断块山情景创设——小明进行野外观察时所拍到的各种图片进行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特点褶皱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情景创设——地质勘察队要解决建地下隧道、找地下水、石油等问题了解背斜与向斜的特点褶皱的逆地形小明和rose关于一张图片的争论逆地形的成因,引入下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详细过程:引入(5大地形的图片)──引出地表形态的成因是地质作用(解释名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这节课主要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一、内力作用(名词解释)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看图:火山图、喜马拉雅山图及其背景资料、东非大裂谷图请问:三种地貌的成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1.火山──岩浆活动,(火山结构图讲解)喷出的岩浆形成玄武岩,没喷出的结晶成岩(花岗岩)。2.喜马拉雅山──地壳上升的证据。地壳运动(请同学作示范)东非大裂谷──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了解地壳不同运动方向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3.补充变质作用二、发问──地壳为什么能运动呢?因为地壳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6大板块构成,并在软流层上漂移。(多媒体展示6大板块结构图,介绍6大板块)因为地壳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所以形成各种地貌,──学生作演示,两大板块碰撞或张裂分别形成高山、深海沟或裂谷和海洋。转折:内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地形,而在地表藏着地壳运动的足迹。三、情景创设──小明是一位高中学生,在去年的暑假,他跟随父亲的勘察队进行野外考察,目的是了解考察地方的地质构造以及进行勘察工作。以下是他在野外考察时的记录:一天,他们来到云贵高原的一处山地,他惊奇的发现这里山体的岩层结构十分特别,他马上拍下了照片(附图1),并向父亲请教:这座山的成因是什么?父亲:这座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它是……(问:同学们你能解释这座山的成因吗?请大家作出示范)……小明:哦,原来跟板块运动有关,那这样的山就什么山?父亲:褶皱山。并且分布很广,比如说:……(小明父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说出几座山名吗?)小明:那怎么判断山体是褶皱山呢?父亲:……(你能想办法判断吗?)老师解释褶皱的背斜和向斜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小明高兴的记下父亲说的方法,继续往前走。突然他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一处悬崖,(图2),他问父亲:这又是什么山?父亲说:断块山。小明问;那它的成因是什么?父亲:你可以作个实验,拿几块饼干按刚才褶皱时的演示,看结果。小明:……(请你来做,并归纳断块山的成因)父亲:很好,看到吗?岩层承受不了压力就会断开,并错位,上升的就成为断块山或地垒,两个断层间下降的叫地堑,一般成为平原或谷地。(请你画出断块山示意图,并判断下图地貌属于什么)小明:哦,是这样的。此时,勘察队的队长说,我们在此休息一下吧。并拿出他们画的地质图讨论。小明一看,(图3),只见父亲指着一点说,我们可以在这建条隧道。(请问,父亲指的是哪点,为什么)小明听完后恍然大悟,但他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问:爸,你错了,你刚才说背斜一般成山,这里画错了。(请问,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父亲说:这叫逆地形,是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同学们什么是外力作用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再介绍。总结:填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1.__________
2.地壳运动,包括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3.地质作用例如:火山
例如:________
例如:________
变质岩外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063.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