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思维导图|《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课题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师姓名 赵xx
学科(版本)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实验板) 章节 第四章第三节
学时 1 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② 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③ 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 方法与过程::①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② 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 教学重点:①河谷的演变过程;②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③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教学难点:①如何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②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解决办法:①通过读图分析和学生上讲台在白板课件上演示、活动参与去化解难点②通过有效利用交互式白板课件,将河谷的演变、作用形式动态地展现;③通过白板动态演示将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特点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归类、区别出来,使学生便于记忆。

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对本节教材所出现的一些地理名词如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聚落等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都已比较熟悉;教材所选择的案例如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活动安排的内容如黄淮海平原的资料,学生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向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要求的完成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展示长江流域图、三峡、荆江河段以及上海(入海口)三处不同的河流地貌景观图 情境引入,引发兴趣。
 
图片展示,文字介绍
批注、修改、颜色强调
动作面板
环节二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 河流侵蚀地貌
(1) 三种方式河流侵蚀的的概念、对地貌的影响
(2) 不同时期河谷的形态
(3) a/b哪边是凹岸,哪边是凸岸,哪边侵蚀哪边堆积?要建港口应该在哪里建立?
(4) 展示甲乙丙三幅不同时期河谷形态图,思考三峡、荆江、上海处分别对应哪副图? 

1.展示图片: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什么?
2.观察、对比不同时期河谷的形态,结合图片,思考不同时期河谷形成的过程(深、浅、宽、窄等) 

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并在白板上绘图,从而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不同时期河谷的形态的形成过程 

背景填充、动作面板
对象移动、更改大小
聚光灯、遮屏、荧光笔
放大以及对象复制、移动克隆、回放功能
环节二
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 2. 河流堆积地貌12
(1)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2)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3) 三角洲(入海口处) 展示不同河段冲积平原图片:
(1)在山前,河流的落差如何?流速如何,当流出山口时为什么形成冲积扇?

(2)河流中下游,流速如何?河漫滩是怎么形成的?多个河漫滩连成片会怎样?

(3)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如何,河流流速怎样?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并在白板上绘图,从而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不同河段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冲积平原及其形成过程 

动作面板、对象移动、对象复制、移动、更改大小、背景填充聚光灯、遮屏、荧光笔、放大以及克隆、回放功能

环节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冲积平原的优势条件
2.高原、平原、山地聚落分布、原因以及形状 1.提问过渡:四大文明古国为何都选择依水而居?
2. 展示厦门、攀枝花、乌镇城市沿河分布图,思考为什么这三个城市都沿河分布?
3.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提供了那些便利条件?
4.图4.23 ,活动题
  
对象复制、移动、更改大小、、荧光笔、放大以及克隆、回放功能图片展示,文字介绍
批注、修改、颜色强调
动作面板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31.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